
【原创】第 二 代
第 二 代
日前,我们在沪的大学同窗搞了一次聚会。我惊喜地发现,我们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机七七级的同学,除了我和另外两名上海知青外,还有11名黑龙江同学的孩子也在上海工作。 这些同学多是下乡知青,“文革”中读的初中,蹉跎多年,恢复高考后才有机会考上大学,读了几年书,并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年少时无法求学的遗憾,让他们格外尊重书本和知识,竭尽全力培养下一代,希望孩子们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还有的送孩子到国外深造。年轻一代非常争气,几乎都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还有博士后。他们有的在政府机关当公务员,有的在外企任高管,还有的成功创业自己做CEO。外地孩子到大上海打拼创业并闯出一番天地,确实不易。孩子们的优秀离不开儿时父母的辛勤培养和教育。 同学小Z夫妇都是黑龙江省伊春人,1982年初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伊春市政府工作。儿子初中毕业考上大庆铁人中学(黑龙江省最好的寄宿制高中)后,小Z的爱人毅然从政府机关辞职,到大庆租房给孩子陪读3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在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儿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当时高考目标是考取清华或北大,虽然高考时出了点意外,成绩不够理想,仍高分被上海交大录取,毕业后选择留沪发展。如今,小Z的儿子已是一家外企的销售主管,在徐汇滨江地区买了房,安了家。 孩子们也非常拼。同学小W两口子都是普通职工,家境一般。为了支持女儿读书,夫妇俩节衣缩食,过着清贫的日子。女儿吉林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取本校硕士研究生,后考入美国范德堡大学天体物理专业读博士,专攻星系动力、超大质量黑洞和小行星。2015年8月毕业归国,考进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进行为期3年的博士后科研训练。学成后正遇深圳市规划筹建市天文馆,与她所学专业对口,大有用武之地。投档后被录用,小W的女儿从上海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报效国家。 同学小L的儿子在上海交大攻读工科硕士期间,为锻炼表达能力,开始在培训机构兼职教英语。后来喜欢上了金融,但读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课程价格昂贵,家中经济无法承担,他就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废寝忘食奋斗数月,终于考取CFA。此后他自己创办了一家教育科技公司,至今已培养出CFA持证人1200人。要知道,截至2019年,中国内地CFA持证人还不满6000。2019年,他的原创书籍《CFA中文精讲》荣获微信读书总榜第二名。2021年7月,应邀做客央视《大国匠心》特别节目,更是名声大振,事业越做越大。如今,他本人已获CFA、FRM(注册风险管理师)两项国际性的财会领域职业资格认证。结婚10年,他和妻子都忙于事业打拼没要孩子。后因疫情导致2021年考试考纲不变,录课压力小了很多,才决定要孩子。如今,小L一家五口生活在浦东新区自家的别墅里,其乐融融。小L的儿子说,2010年结婚时租房子住,现在的生活和事业,都是奋斗的结果。 同学小S的儿子,在黑龙江本科毕业后,考进复旦大学法学院读硕士,毕业后又考取国家公务员,现在某区政府工作。他说,两次决定我人生的考试,没有托任何人,没有打任何招呼,都凭自己能力考中。在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里,上海在公平和包容方面做得最好,真正体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小H的女儿从山东烟台的高中,考取当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山东省只招2名的本硕博连读生。8年寒窗,博士毕业后留在瑞金医院,当了一名麻醉师。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茁壮成长、事业有成,我作为同学眼中的老班长,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衷心希望孩子们在上海快乐成长!尽展才华!卓越工作,精彩生活! |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岳阳小楼
- 等39人点赞

精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