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衢金之三:龙游石窟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2年01月27号 08点 阅读 10241 评论5 点赞2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衢金之三:龙游石窟

郑健|文


 

 

    10月28日上午,参观龙游石窟。早上7点45分发车,车行一个多小时到衢州龙游县小南海镇石岩背村,看龙游石窟景区。

 

 

 

 

 

    据介绍,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龙游石窟可追塑到公元前212年,是至今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筑,其工艺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

    1992年“无底水塘”(即现2号洞)在四个当地农民连续17昼夜的隆隆抽水声中“水落石出”。这不是无底水塘,而是一个硕大的人造石窟。再扩大勘察,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山丘上,有规律地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这是一个人造石窟群。每个洞窟的面积从数百——3000m²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1——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这种凿痕整齐有序,工艺精湛,让人霞思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意志。很难想象这样浩大的工程在2000多年前靠人工做成。

    据导游介绍,这是一个迷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云,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迷,也被人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今天我们游览了已开放的5个洞窟,从5号洞进到1号洞出,每洞工艺大致相同,但各有特色。

    5号洞窟,规模较小,仅700m²左右,进口处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现已理出。该窟成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东北角。

    4号洞窟。我们从5号窟底壁一人工开凿的横门进入4号洞窟。该洞窟工程最大,进口处为一平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与其他几窟一样呈锯齿状。石阶矩长3米,从窟口到底深达20余米,道阶长50米以上。窟底较平整,面积约2000m²,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布,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方池面积较大,可能与洞窟面积大有关。

    3号洞窟,约1200m²,但高低相差悬殊,窟顶呈45°斜面,从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几乎也呈45°斜坡伸到北端。该洞窟呈长方形,但东北部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原因不解。其转角处从顶到底有螺旋状刀痕。该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阶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少量积水,据介绍一壁之隔有一个巨型石窟未开发,积水系隔壁窟中水渗透而来。听此介绍,我担心地问导游:窟壁会否突然开裂造成危险?小导游自信地告诉我:绝无可能!这是经过地质专家检测过的。此窟入口处有唯一一块未运走的方形石块,有一吨多重。

    2号洞窟,面积约900m²,是92年的“无底水塘”。近正方形,靠北边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有四根擎柱,其中三根鱼尾形柱尖头朝北,靠东一根尖头朝东,矩形方池在南壁中部下方。该窟光线较好,我理解是被用作放生池的自然条件之一。进口处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极不规则凿痕,有人辨认为象形字的“正、优”两字。参观此窟,我的主要着眼点是寻找是否有其他通道,可以让鱼逃生,却没有一点发现。

    1号洞窟,面积最小。窟底面积约300m²左右,近正方形,地面平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因支撑面小,只有一根擎柱。窟顶分高低两层,相差约50cm,就像擎柱扛着大梁而把一间大厅一分为二。该洞窟进口处与竹林禅寺仅一墙之隔。离窟口不远处,有一鱼、马、鸟三种动物雕刻图,这是已抽干的7 个洞窟中(2个因石分化已回填水)唯一的图形雕刻。

 

 

 

 

 

    这个洞窟群的发现,纯属偶然。91年华东地区发水灾,原住山下的村民搬迁上山(丘)居住。某日,有一村民在2号洞窟湖中钓到一条37斤重的大鱼(窟湖传说是1号窟边竹林禅寺的放生池),村民便想抽干洞水抓鱼。有人排一台水泵,抽了4天才下水少许,又联络其他3人,排4台抽水机共同作业,连续抽水17昼夜,将2号洞水抽干,但未见一条鱼,确见一近千、平米的人工石窟,由此发现此石窟群。这样的浩大工程,经多方专家考证,诸多关键问题均不得其解,现有10大迷说:

    1、如何采光;2、半米壁距;3、不见史记;4、石料去处;5洞壁石刻;6、矩形水池;7、鱼去何方;8、北斗七星;9、石窟数量;10、石窟日食与月食传说。这些传说,我认为:有些是根据窟的现实作出的科学解说,也有一些可能是为发展旅游而进行的艺术化宣传。

    另有10大功能猜想:

    1、采石说;2、穴居说;3、宫殿说;4、陵寝说;5、仓库说;6、巨石文化说;7、外星人造说;8、道家福地说;9、优龙治水说;10、藏兵说。对这些功能猜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的、被学界一致公认的结论。

    看完此景点工程,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一是此工程是人为工程(因为我不相信“外星人造说”),且是帝皇家发动建造的工程,因为一般官员、民家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二是此工程应是取石、库藏两用工程。因为只取石无需挖窟,只建窟石在何处;三是出石应是窟山前溪运走,因从现场和历史记载看别无他路;四是此工程一定与国家大事(军事)有关,否则,倾国力建此浩大工程绝无可能。这些仅是个人当时的初浅想法,也许根本就是错误的。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岳阳小楼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5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5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从善如流2022-12-09 11:03:43

    古人类生存所需,史前遗迹,地壳变迁,面目皆非......

    举报

  • 紫 叶2022-01-27 11:08:07

    在安徽、浙江旅游,去过几个石窟,每次进入参观都被我国先人们的这种着凿石取石的能力所震撼。我骄傲,中国人民是极富智慧的民族!赞!郑老师精彩分享!

    举报

  • 雪玲2022-01-27 10:44:08

    此地我也曾经去过,确实值得游览。谢谢郑老师分享!

    举报

  • 徐凤平2022-01-27 09:44:44

    也曾游览。确如宫殿般瑰丽。谢郑老师分享!

    举报

  • 春申晚霞2022-01-27 08:53:16

    龙游石窟鬼斧神工、景色奇特,犹如宫殿。但它与其他洞穴由于地质变化形成不同,它到底如何形成至今是个谜,让人在观赏之余浮想联翩。谢谢郑老师分享《龙游石窟》。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