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走出小区
走出小区 唐德华|文
经过两个月零21天漫长的封闭管理,终于传来令人欢欣鼓舞的喜讯!5月21日,我们可以凭小区临时通行证走出小区了! 上午十点一刻,志愿者挨家挨户发放通行证。每家一张,仅限一人当天下午1点半到4点半步行或骑自行车外出,不能开私家车和助动车。有居民戏称临时通行证是放风卡,让大家在足不出小区两个多月后,出去放飞一下。 我打算出去看看,去搜集点素材,记录这一历史时刻。女儿特意叮嘱我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去超市凑热闹。我回答:“业主微信群里说,永辉超市万达店这个时间段是我们文博小区的专场。人不会多,而且都是同一小区的人,我快去快回。” 下午要出小区,看看久违的街市,呼吸自由的空气!我一改午睡习惯,只在沙发上靠了20来分钟,还提前全副武装:口罩、太阳镜、手套和免洗消毒液一应俱全。1点半刚到,我便蹬上自行车,哼着小曲向北门一路骑行。门口人不多,居委工作人员、物业保安和志愿者在门口验证放行。居委会考虑得真周到,还专门安排志愿者免费给出行居民发放N95口罩。
万达广场和小区仅相隔一条马路。出了小区北门,就见广场西侧已经排了五六十米长的队伍,我赶紧蹬车前往。十字路口处遇红灯,停车等待时看到宽敞马路上仍空空荡荡,没什么车辆。待绿灯亮起,我穿过马路来到广场转角树荫下停好车,开始排队等待。尽管午后太阳有点刺眼,阳光直射排队人群,但人们自觉佩戴口罩,保持两米间距,秩序井然。为控制人流量,商场事先设置了蛇形通道。队伍缓缓前行,20来分钟方至一号门前的广场。我看见一位动作迅速的邻居已拎着“战利品”走出商场。我上前询问:“买好啦!超市里人多吗?”“不多。东西蛮多的。”我心情愈发放松,随手用手机拍下商场门前人们有序排队的场景。来到商场入口,顾客只需在“数字哨兵”前亮出健康码(绿码),扫脸测温合格便可放行,还有穿着“大白”和“小蓝”的工作人员帮助指导不会使用的老年朋友验证过关。
超市里,顾客比疫情前好像要多一些,但不拥挤。果蔬区商品琳琅满目,不少人驻足挑选。我看见一位熟悉的邻居D阿姨,问道,“买菜啊?前两天颛桥镇政府刚发的两次保供物资里不是有蔬菜吗?”“我家人多吃得快,正好趁出来再买点,有备无患。”告别D阿姨,我穿过同样商品充足的水产区,来到杂粮区,小米、黑豆、莲心和红小豆等也一应俱全。我和老伴在东北生活多年,习惯吃点粗粮,尤其是小米,既有营养还安神,故家中常备。货架上三种牌子的小米,我各拿了一包。路过百货区,考虑夏天将至,衣服要天天换洗,材质好的T恤衫、内衣等只能手洗,又买了5块上海扇牌肥皂。东西买齐,走到收银处,但见每个收银通道都排着队,人们都大包小裹地采购,还有人夸张地推了辆双人婴儿车,装了满满一车。结账前我习惯性报了手机号,收银员告诉我,今天会员没有优惠。我想,非常时期也可理解,爽快地用支付宝付了款。
离开超市,本想再逛逛万达广场,谁知偌大商场竟没有一家商铺开门营业,感觉有点凄凉,我很无奈,但转念一想,复工复市还得有个过程,我们所有人都得继续努力,必须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走出商场大门,不见了排队人影。一看时间才刚3点,离4点半还有1个半小时呢,人们都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完成必要采购后,早早归家。 回家路上,我在想,我们小区从3月14日封控至今,从封控区的严格足不出户宅家,到管控区的允许走出家门在小区溜达,再至防范区,如今可以走出小区,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一步来之不易,是上海从应急处置向常态化防控转换的第一步,是两个多月艰苦奋战的阶段性成果。现在距离完全恢复正常生活,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时候更加考验我们的耐心和定力。我们老同志要一如既往,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加强个人防护,坚持必胜信心。继续加油,共同守“沪”! |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 等42人点赞

精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