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惠麟笔名叶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丹心一生情缘中医药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6月29号 05点 阅读 10153 评论2 点赞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丹心一生情缘中医药

 

 

叶子

 

 

情缘传承中医药,笔耕史志留后人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对于一个人从事数十年中医药历史文化工作的老人,我始终认为发掘传承创新发展的中医药事业,是值得用一生来求索和奉献的事业。

   从小我就走在草草药丛中,读书后我融入在中药材炮炙中,工作后我努力工作在中医药事业中,退休十五年来我始终没有离开过中医药,并为中医药历史文化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中医药的“种子”已深深地埋在我的心灵深处。

   幼小时,我就跟随被乡里人称为“绿草翁”祖父,上山采过草药,又目睹祖父为患病的邻里乡亲看病采药进行治疗。回到上海读书后,我经常在铁船、铜冲、研舂、竹匾等中学习丸散膏丹酒的制作,灶火铜锅中煎药熬膏练习童子功。工作后,我走在傣乡村寨中当了一名赤脚医生,在军工单位兼任过医务室工作。调回上海后,更是用手中的笔,三次参与中医药历史文化编纂工作。努力学习中医药古藉、学习外公医著《医林正规》,先后学习过针炙、推拿、双手双腕同时诊脉等中医药技艺。

    一根银针一把草药,医生仁术医治生命。如今,我已愈古稀奔耄耋,虽然病魔缠身,依然坚持为中医药撰写历史文化。我选择了中医药,就要努力传承中医药传统历史文化,创新理论,提升思路,牢记守护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奉献。

   中华数千年灿烂文化,蕴育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在中国,中医药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古老的中医药,采取天然或物理的简便疗法,为人们解除痛苦,拯救生命,千百年来,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医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保健为主的朝阳产业。中医正走国际化、规模化及集约化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认识和接受,为病人带来健康与福音。

   中医药除了高明的调病与调心的功效外,在疾病预防控制上更是技高一筹,独树一帜。特别是近年新型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以来,中医的神奇方药和功效,让老外刮

寡目相看,并啧口称赞。

  父亲早年就对中药材十分执着,对常用草药的原产地、偏性,了如指掌。特别能甄别出地道的麝香、冬虫夏草等名贵药。他对中药材的炮炙有自己的一套技能,从家父的遗产《中药材炮炙指南》一书中可见一斑。

  外公出生在中医世家,作为陆氏传承人,他最擅长的就是“望闻切问”、“双手双腕切脉”、“君臣佐使配伍”,同时对于用中医方法对眼病进行诊断治疗也有相当的造诣,如采用中草药处方或小针刀手法,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病,让患者减轻痛苦,尽快恢复光明。辞官离开清末太医院,在上海开设了家“穆如楼医馆”,在有生之年为患者消除疾病,给人带来福音。他并不在乎“妙手回春,华伦在世"的称誉,只求医德仁术良好的口碑!

   在“传子不传女”的中医世家中,两位舅舅无心中医药,我的母亲十来岁就在医馆为外公抄药方,让病家到上海苏存德堂药号去配药。那时,我父亲就是那家老药店的后场主任,又是店中的大师兄,从而外公的药方常常都是要我父亲根据处方抓药,认真称量药草,包面虎头包后依次递给病家,并耐心嘱咐煎制及服用方法。时间一长也就成就了我的父母。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中,我也爱上了中医药,读的第一本医药书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写下过学习笔记。“草木医药斋”也就是为了让我不忘奉献中医药的初心,坚持“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国粹精华”的使命,为着中医药走出国门砥砺前行,践行中医道路,传承中医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不懈努力,我更要从自身做起。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习之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6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6人点赞

本文作者

叶惠麟笔名叶子

退休的业余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笔名叶子。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