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民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静安寺,涌泉井、涌泉寺、涌泉路.......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3月20号 07点 阅读 10235 评论0 点赞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说到静安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坐落在上海静安区的千年古刹。其自带结界般的神圣与庄严,即便伫立于一片繁华之中,依然让周围的高楼都沦为这座寺庙的背景,现代与古朴的碰撞,有一种恍如隔世的美。不为人知的是,苏轼曾为静安寺“涌泉”赋诗:蟹眼已过鱼眼生,池内争看第六泉;终朝泉涌常如沸,静安寺外共留连。这也许是苏轼唯一为“沪渎”,上海古称,留存的诗篇,它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静安古寺有着一千七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相传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最初建在“沪渎”即吴淞江下游,名为“重玄寺”,传说是为西域赴东土传道的僧人康僧会而建。
       据旧志说法,沪渎重玄寺到了唐永泰元年至大历六年(765~766年)易名为“永泰禅院”,到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为现在的名字“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为避免受临海江涛冲袭,迁至了现在的地址。期间经过数度修葺,逐渐变成现在的模样。
       元代寺庙住持寿宁曾将寺内赤乌碑、陈朝桧、讲经台、虾子潭、绿云洞、沪渎垒、芦子渡、涌泉这八处景观,称为“静安八景”,并将当时名人题咏,辑为《静安八咏诗集》问世,足见其闻名之早。
       静安八景中,最为知名者莫过于一眼生生不息的涌泉。涌泉,在过去俗称“天下第六泉”,井里浮出泡泡如滚水,昼夜沸腾不息,为江南稀有之温泉,故别有“沸井”之名,俗称“海眼”。从元朝贡师泰“江头石佛寺,中有涌泉亭。亭荒鸟雀飞,水古虹霓腥。元气倾地脉,汩汩不暂停。初疑蟹眼沸,复似冰花零。”这几句诗可以想象过去的情形。
     “天下第六泉”这一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唐朝张又新在《煎茶水记》里提到,刘伯刍认为煮茶用水的等级排名如下“扬子江南零水(即中冷泉)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第七。”由于涌泉源出于吴淞江水,故号之。至于当时照片上井壁的石栏杆,是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造的。“天下第六泉”这五个字,还是由享有书画家盛名的胡公寿所题。
        民国时期,其它七景皆渺无遗迹,独涌泉井在寺之前,电车轨道之旁。然因租界修筑马路,地下水源被切断,涌泉现象基本消失。上海开埠后,西方侨民常去静安寺一带郊游,英国人把涌泉井翻译为“Bubbling Well”,静安寺便成了“Bubbling Well Temple”(涌泉寺)。
        1862年(清同治元年),英租界跑马场股东为了便利交通,筑了一条马路直通静安寺,时称“静安寺路”(就是如今的南京西路),英文名“Bubbling Well Road”,翻译过来是“涌泉(井)路”,可见涌泉名气之大。随着1908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以及1922年华商首条公共汽车线路的开通,静安寺一带逐渐具备交通中枢的功能,成为当时上海人春郊走马、暑夜纳凉的游玩场所。以“Bubbling Well”命名的,还有“Bubbling Well (Road) Cemetery”(静安寺公墓)。
        上海开埠后,外国人来沪者日增,公共租界工部局在静安寺庙的对面,建造了占地近60亩的墓地,专为安葬无法运回国的外侨遗体棺柩,被本地居民称为“静安寺外国坟山”,南端矗立一红砖哥特式教堂“Bubbling Well Chapel”(涌泉教堂)。由于地段便利,它曾被上海外侨社团认为是“最好的公墓”。上海解放后,静安寺公墓迁葬于大场公墓,教堂也于1978年被拆除,原址建成静安公园。
       王映霞与郁达夫婚后曾在静安寺附近(常德路上)居住,她曾在《我与郁达夫·半生杂忆》中写道:“这墓地的历史,我也不大明白,但以从门口起就一直排着,直到中心的礼拜堂屋后为止的,那两排齐出的洋梧桐树看来,少算大约也总已有六十几岁的年纪……从亭子间的南窗望出去,正好是静安寺公墓的所在,那墓地里每一座坟的水泥盖上,竖立着的大理石安琪儿,也都历历可数。
       清乾隆中重修静安寺后,寺内香火一直很盛。据倪锡英所著《上海》一书中提到:“每年阴历的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佛的诞日,进香的人更多,附近一带都成为临时市集,很是热闹。”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修建地铁二号线的过程中,意外挖掘了涌泉井的护栏等原物,已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它静默地见证着往昔的岁月,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新近重装回归的静安寺广场和静安公园八景园,都留有“天下第六泉”静安涌泉的遗迹。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3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