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岁月我的博客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想起当年“早广播”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6月11号 06点 阅读 10390 评论0 点赞8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50

 

       

     

       我们这代人如果有上山下乡的经历,就不会忘记当年听广播的情结,广播伴随着我们这代知青一路走来,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而对于我来说,广播情愫更加浓烈,梦萦魂牵,我曾在公社广播站整整工作了六年。是我人生的经历中,一段无法忘却的记忆,一生中最值得留恋回味的地方,有我曾经的“诗和远方”!

   

 

       两千多个日日夜夜, 清晨、天蒙蒙亮,那清脆而又洪亮的声音经过功放扩音,通过农村有线广播,随着“东方红”乐曲一起,在天空中飘逸,传向四面八方,家家户户,角角落落。

 

       每天的工作量,文字节目必须达到5000字左右,稿件来自方方面面、上上下下,有一支“土记者”队伍,分布在各个大队、生产队;来稿先进性、典型性、新闻性、时效性……有专题报道、连续报道、特约报道、也有综合报道;记忆中“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你追我赶、热火朝天,披星戴月、通宵达旦,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这些成语的使用率最高。每天十至十五篇大小不一的文章,制作成半个小时的自办文字节目,次日定时滚动播出。

 

       那个年代会议特别多,报告会、现场会、交流会、名目繁多的紧急会议等,我们几乎都要参加。尤其现场会议的准备繁琐,工作量大。扩音设备用自行车事先运载至田头按装,会议结束后拆除装回站内。而当天的会议又要进行整理,收集领导的讲话稿,交流发言稿,很多人是记录在工作手册上,那有现在的纸质或电子稿件,不敢去麻烦领导,只得将现场会上的录音重新放一遍,一边听、一边记、进行梳理,然后写出会议报道;晚上读稿录稿独立完成,保证在第二天“早广播”中及时播出。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机、没有网络…… 在通讯落后、信息闭塞时代,作为党的喉舌、舆论工具,传达指示精神、布置工作、传递信息、宣传、教育、鼓舞群众,就是靠广播。

 

       其实广播作用何止是这些,还有一个重要的且在实际使用的是:早晨起到叫醒、叫早、叫出工,名副其实的“早广播”。农民家中很少有台钟,在缺吃少穿的年代,买不起手表,作息时间,早晨喇叭响起床,一天的劳作开始,晚上广播结束上床睡觉休息。年长的人凭着生活经验“看天吃饭、白天看潮水、晚上看月色” 作参考。根据天气动态的变化,每天早中夜的三次天气预报特别受到欢迎。遇到刮风下雨,广播杆倒了、广播线断了,喇叭不响了,报修电话接二连三,有人竟然跑到广播站登门求助;如果有人“上广播了”,是件开心而又光荣的事,不亚于今天的“网红”“明星”“达人”,大家会奔走相告,表示祝贺。广播在日常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或无法替代属于那个年代的奢侈品。

     

   

      干广播这一行,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时间概念特别强。播出的时间不允许脱班差错(误时),必须分秒不差。“嘟、嘟、嘟……滴”,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 X 点,每天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标对时。早晨6点“早新闻”、晚上8点各地新闻联播两档节目雷打不动,准点准时转播,否则就是责任事故。那个时候忙忙碌碌白天干活时限上没有问题,最担心的是“早广播”值班,那时年轻,好睡觉,白天工作劳累紧张,晚上一躺到值班室床上就呼呼睡着了,为了防止发生“睡过头”的事件发生,我在床头床尾放了两台闹钟叫早醒,可谓“双保险”,保证了第二天的“早广播”准点播出。

 

 

       相比较,在广播站工作劳动强度和在农村一线的知青相比,我当然幸运得多了。除了采访,参加大田劳动,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太阳晒不到、风吹雨打淋不着,天热有风扇散热,天冷隔音室关紧保暖,工作环境是不错的。最有体会的是“三夏、三抢、三秋”三个大忙,早上出工的时间普遍提早一小时,公鸡还没啼叫,广播喇叭开始播音了,“半夜机叫” 把沉睡的农民叫醒,今天想来也是蛮残酷的。当年和我一起下乡的几个知青,听到我在广播里播出的声音,心里酸溜溜的,嘀咕着:“哇啦哇啦,把我们吵醒,去下地干活,自己躲在广播站里惬意来”。这是当年的知青在回城后碰到我,坦诚地说起了当时的感受,至今听起来有点五味杂陈,但这是发生的真实故事。

 

 

       花木成荫,鸟雀成骄子;阡陌纵横,广播是天使,酸甜苦辣,回忆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想起那个苦日子年代,不忘初心,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但不是怀念复制那个时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苦尽甘来我们却已经老了;不要为已经失去的东西感到惋惜,不管昨天怎么样,今天我们只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积极投入到“早上海”的生活中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且行且珍惜,活在当下,尽情地享受美好生活,为我们养老生活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

        早上海、加油!

 

 

                 

        

 

50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晓风残月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87 收藏 2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87人点赞

本文作者

刘金岁月我的博客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似血 !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