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4年07月10号 07点 阅读 10377 评论12 点赞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人生贵人(3) ——报务教员老 L 郑健
1978年初,我应征入伍。经过数天的行程,到达入伍后的第一站,北空某雷达部队新兵连(军教连)。
形似当年新兵连的营房(取自网络)
新兵连地处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县(1986年撤县建市)。南宫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东北部。抗战时期,南宫是冀南的政治、军事中心,是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冀鲁豫边区省委、冀南军区、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所在地,素有“冀南红都”和冀南“小延安”之称,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等曾在此战斗生活,领导晋冀鲁豫周边抗日斗争,南宫有5万多人在抗战等革命战争中牺牲。 当年新兵连由三排整齐的砖瓦房及专业训练房、副房等组成,可供300-400名新兵一次性入住进行训练。其西北方向是一个土制大操场,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在土操场上进行队列等训练。操场的再西北是一个很大的百姓自然村,自然村里还有烈属户,都是抗日和解放战争牺牲的英烈。还有许多土坯房,百姓们生活还比较艰苦。举个例子:当年村里百姓家土鸡产的鸡蛋只卖5分钱一个。这个新兵连在之后的多次大裁军中已被撤销,我已无从考证他在南宫县的哪个乡哪个村。 1978年3月中旬到达南宫新兵连,我在这里参加了新兵入伍训练,之后参加了报务技术训练,一直到当年的10月初结束,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七个多月。他是我离开上海老家,在没有亲人陪伴情况下第一个生活较长的地方。当年虽然我已超过18周岁,但心智、身体均未成熟。在这里,我遇到了人生中的又一个贵人——报务教员老L。 老L是河北保定人,1973年初入伍。他皮肤黝黑、身体壮实、头脑聪慧、性格开朗、熟悉部队生活。原是本部队指挥连的老报务班长,因报务技术过硬,善于做教育、管理工作,被抽调到新兵连做报务教员,教授我们报务技术。后来我还了解到:这样的岗位是为锻炼培养提拔干部的,可惜之后由于部队干部选拔机制改革,老L没有提干,复员回地方工作。但老L回地方工作后也干得很好,是一个成功人士。我们虽然已40多年未见面,但自2019年底起,建立了微信联系,今后一定要找机会见面,续我们几十年的战友深情。他在我步入军营的起始阶段,给了我许多心灵上的关怀和生活上的照顾,使我顺利渡过了人生中开始独立生活遇到的困难。 一、起外号“小萝卜头”,兄长般陪伴我初入军营生活。78年初入伍时上海县陈行、三林两个公社及市区(含崇明农场),由150余人到北空某雷达部队服役,本大队(村)就有10人同时入伍。刚到新兵连我们都在一起进行训练,所以也没有太大的不适。5月初,新兵训练结束后,大部分新战士均分配到本部队所属的,分散在三个省市的各个连队工作,只留下30余位后备报务员进行专业训练。和我形影不离的本村2个同学也分配下连队,这使我很有失落感,一段时间很难适应。 正在这时,留下的人员重新组建了两个班,老L是我的新班长,同时也是我们的报务教员。他看到我的失落情绪后,特别关心我,经常和我聊家常,晚餐后经常邀我参加体育活动、散步等。当时,正处改革开放初期,歌剧《红梅赞》开始重新流行,因为我人长得瘦小、头大、报务技术学习能较快接受,老L给我起了个外号“小萝卜头”,并让他在新兵连叫开了,之后连连队首长也经常叫我这个外号,我也不以为意,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个外号。2019年底,40多年后,我和老L建立微信联系,第一次视频时,我三次报出郑健姓名,他都没想起我是谁?当第四次报出我是“小萝卜头”时,他马上跳起来说:“我知道了,你是78年的上海兵郑健。”这就是战友之情,有些事随时间推移可以忘记,有些事一辈子难忘。那段时间,由于老L兄长般的陪伴,使我渡过一段心里失落期,比较顺利地开启了军营生涯。 二、精心教授我们报务技术。大批新兵分配下连队后,留下的30多人开始进行报务专业培训。开课动员由连首长所作,几十年过去了,但我还记得他说了一句话:你们就是要经过严格训练成为像李侠(白)一样的英雄,成为党和军队的千里眼、顺风耳。
当年我们报务训练情形(取自网络)
报务员培训我们先要学习电工知识,是老L教我们,他教我们电工的基础知识、走线路、认识电阻、电容、电子管、晶体管、变压器等许多知识。这些知识在读书时因特殊的年代我几乎没有学到,所以感到知识点多、量大,思想压力比较大,老L告诉我:不用焦急,只要认真学习一段时间后就都能掌握了。我按照他的叮嘱,慢慢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之后,有另外的机会,我更深入地学习过电工理论知识。 电工理论知识虽然学习了,但应用又是另一会事了。1985年,我准备结婚,对浦江镇的土楼进行简单装修,其中对室内电线照明开关等要更新安装,我买好了器材,但不会安装。后来,请了大队的土电工来帮我做,他没学过理论,但几个小时就帮我安装妥了一间房的线路开关。一边安装一边还告诉我怎样走通电路的原理,我听、看后就告诉他:后面的几间我自己安装。之后,我用三天时间安装完成。这次安装使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还能随时进行家庭电路的安装工作。 在学习电工知识的同时,我们开始学习抄报、发报等报务技术。抄报首先要掌握1-0这十个数字的电码,我们学的是短码。在老L的精心教授下,几天时间,我就掌握了短码知识。之后就练习抄报,在新兵连训练期间,我已能每分钟抄170-180码,还要练习在干扰情况下的抄报技术,我都能很快达到目标。 在初步掌握抄报技术后,我们开始练习发报技术,发报由老L和另一位教员共同教授。当年我们练习的是跪姿发报,即中指跪摁于电键着力,母指、食指辅助握住电键,三指及手腕协调发力进行发报。发报技术难于抄报技术的学习。新兵连对我们的要求是每分钟发70码,经过近二个月的训练我顺利达到了目标。且手法和清晰度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学习接受较快,作为教员的老L非常高兴,与我也比较亲近。我们成了亦师亦友的好兄弟。 下连队后为了把发报技术练得更好,我根据老兵的指导,调紧了弹簧,加大练习难度,期望把报发得更好,但事与愿违,调紧弹簧后,中指磨破了,由于疼痛难忍,最后把手法练坏了。所以,发报我最后每分钟只能发到120码,但之后速度一直提不上去,这是我报务生涯中的一个遗憾。 三、把我分配到指挥连工作。经过近半年的报务技术专业培训,我们这批新报务员需分配到本部队的各个连队工作。9月中旬,一次晚餐后老L邀我一起散步,他问我:你想分到哪个连队工作?我当时对此没有概念,即不知道分到哪里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更有利。就说:随便分到哪里都可以,老L听后没有再说话。当年国庆节前夕,一天培训结束,走在去吃晚餐的路上,他突然俏俏告诉我:节后把你分配到指挥连工作,那是我的老连队。我对此表示感谢,但还是没体会到老L的好意。 当年国庆节过后,新兵连宣布了报务员的分配结果,我与其他三位战友被分到了指挥连工作。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才慢慢体会到了老L把我分到指挥连的用意了。指挥连在本部队团部旁边,就在团指挥所值班。业务上代表团部指挥下面各单位的工作,非常重要,也容易做出成绩。人事上每天在团首长身边工作,在自己熟悉团首长的同时,也可以让团首长熟悉你。这对之后的考军校、提干都非常有利。我三年以后的考军校、提干之路就是受到了此条件的良性助力。他是我人生路上的又一贵人老L为我安排的。谢谢老L,我亦师亦友的人生贵人。
2019年10月,指挥连战友在浙江桐庐聚会,可惜老L没来。 |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