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4年07月10号 04点 阅读 10540 评论15 点赞4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心中的丰碑,武汉长江大桥
去武汉参观长江大桥是我小辰光的梦想之一。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举国欢庆。此时,我上小学四年级。如同建国、国庆、援朝、卫国的名字那样,当时很多新生儿取名为大桥。以大桥为名的商标、商店也不少。
在我的记忆中,那年拍摄的黑白电影纪录片《长江大桥》感动了所有中国人。影片中手持鲜花、旗帜,欢呼雀跃的少年儿童正是我们这代人,而艰辛付出的却是我们的父兄!
这次我去武汉自由行,从汉阳武汉关码头乘上长江渡轮,在武昌中华路码头上岸,雄伟壮丽的长江大桥就在我的眼前。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在我的心中依然是一座丰碑。
没走多远,我就来到了长江大桥的桥头堡下。看到墙下嵌着一方白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长江大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一三年三月五日公布。
在这白色的牌子上面的墙体上,还能依稀看到当年刻着的几行繁体字:萬里長江第一橋 武漢長江大橋 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 武昌橋頭堡開放時間8:00 — 18:00
另一方白色的牌子上面写着: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总设计师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并得到前苏联政府的帮助。大桥全长1670米,其中正桥由三联九孔,跨径各为128米的连续梁组成,共長1155.5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上层为宽18米的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宽2,25米的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武汉市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想从这里的桥头堡登上长江大桥,一览大桥四周的风光。不巧,被另一块牌子告知:桥头堡维修,楼梯间封闭,上桥请绕行。
我穿过马路,在桥头堡的对面,就是上桥的青石阶梯。走上阶梯,在大桥下层铁路桥的西侧有一个很大的观景平台。只见一座高高的纪念牌耸立在我的眼前。
这座纪念牌高6米,碑身为圆柱体,寓意着“管柱钻孔法”中的管柱,而碑顶上的立方体则象征着打桩机。纪念碑的总体造型别具一格。
碑柱两面分别镶嵌着金色大字:“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和毛主席手书的“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碑柱的下方为八角形的碑座,上面刻着《武汉长江大桥建桥记》记录了大桥的建设历程和重要意义。
长江自古以来被称作难以飞渡的天堑,南来北往的列车被大江所隔,只好停下来用轮渡拖过长江。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座桥不仅象征人类工程技术的巨大飞跃,更代表着中国人民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的前辈,曾经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然而他们没有被困难压垮,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这座桥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史诗般的故事。
我感到,今天的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领略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成果。同时,这座桥也是一座永恒的纪念碑,记录着中国人民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和辉煌成就。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昂扬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