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4月24号 05点 阅读 7539 评论6 点赞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方浜路上“郁良心”故事(上)
繆新亚
命运多舛的方浜路
上海老城厢有一条著名的方浜路,方浜路本是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干道,之所以被称为方浜,是因“方浜一支从香花桥北流,名为候家浜(今侯家路),再北折而东(今福佑路),过北香花桥、安仁桥,至福佑桥而止”(《同治上海县志》)。形成一个方块,因此得名方浜,民国初年填浜筑路,方浜填了。旧痕依存:红房子医院所在的方斜路名不虚传,它就是方浜通到斜桥的一条路,路名方浜就是方的,马路的身姿斜果然还是斜着。
方浜路修筑于1913年,系填方浜修筑而成,曾有过庙前街、小东门大街之类的别称,本文统称方浜路(其实1946年以后才有方浜路的称呼,却有东、西、中路之分)。
方浜路曾是老城厢内最宽的东西向马路,在老城厢中重量级般地存在,有上海老城厢第一街的称呼,上海最早的钱庄、金店、银楼、酒肆、茶馆、戏楼、商行,汇集方浜路,形成了贯通十六铺(小东门),经过城隍庙、豫园的人流走廊。
后又被称为“上海老街”,这个称呼似还确切,还新造了牌楼。2020年以后开始动迁,方浜路落入了“垂死”的落寞,路旁房屋封闭,马路冷清得瘆人,没想到临死前,还来了场“回光返照”式的辉煌,2023年上半年,“猫街”,一度火红出圈,很快销声匿迹,如今陷入了死一般地沉寂。难免让人唏嘘之声直抵心窝!
“郁良心”的“奇葩”门楼
在方浜路填河拓路之前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方浜北岸出现了一座飞檐翘角,灵动美隐的建筑,河中船只往来此段河岸,自然放慢速度,欣赏岸边这美轮美奂的雕花楼,其实它并不是什么景点,而是一家名为“郁良心”的中药铺。药铺门面装饰得富丽堂皇。门楼中间悬有纯金铸成“郁良心”三字的堂号,这药铺之名,真是绝妙:以姓氏做保,以良心昭人,旁边还有四字藏头短联“良药治病,心田积善”并列两旁,“郁良心”三字的上海话的谐音就是”有良心”,郁家用“郁良心”三字向世人昭示:商家之道,全在良心与诚信。
后来,方浜填浜拓路,“郁良心”药铺立于路旁,其他商铺冲前临路而建,争抢风头,“郁良心”药铺还在原地,街道的一边形成“凹”字形的一段,反而显出“郁良心”药铺雕楼的低调,却更显眼。让往来之人,都会在此驻足留步。
店主郁怀智,清末民初沪上著名仁商,社会望绅贤缙,平日里,乐善好施,志在济世,热心社会公益,在上海总商会,上海城厢内外自治公所均有任职。辛亥上海光复后,他在捐军饷、办学校、捐助育婴堂、赈济灾民、施衣施药等公益和慈善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好事。
郁元英夫妇创造生育奇迹
郁家靠着诚信经商,良心买药,乐善好施的家风赓续,传到郁怀智孙子郁元英手里,让“郁良心”堂,成为老城厢中药行业中仅次于童涵春堂的第二大国药号。
话说郁元英传承家风,得祖荫庇佑,到他那一代,“郁良心”人财两旺:不但生意兴隆,家中亦人丁兴旺:“郁良心堂”时,曾自制治疗胃病的“胃气痛散” 和治小儿面黄肌瘦的“保赤散”,据称由于疗效好、价格低,深受百姓的喜爱,而独家配方的“六神丸” 更是当时上海的名药。
在此之前,郁家也曾为人丁不旺而烦恼,郁元英和父亲郁葆青,都是独子,延续香火,岌岌可危!不想郁元英娶了当时苏州大户严家的小姐严钰琴之后,便让郁家人丁勃发,枝硕叶茂,头生虽是儿子,郁家皆大欢喜,但在那个年代,一脉单传,终不保险,希望家中能再添男丁,谁知,生了个儿子之后,连生10女,妻子严钰琴不淡定了:怨恨自己肚子不争气,怕断了郁家的香火延续,主动怂恿丈夫纳妾,殊不知,丈夫郁元英断然拒绝:理由是:“会生女的,就会生男的!”
”俗话说:“心诚则灵”,谁料想:严钰琴在连生10个女孩之后,郁家迎来第12个孩子——男的!欣喜爆棚,街坊四邻纷纷登门道喜,郁家更是大发红蛋,以报添丁之喜,光红蛋就发了一万多只。
到此为止,严钰琴实在太奇葩了,一口气生了12个孩子,其中10个女儿还是连生的,谁知这位郁夫人一发不可收,12个孩子后面又生了5个,3女2男共17个孩子,还是同一对父母所生——堪称奇迹!,郁元英夫妇创造了生育奇迹,他们的5个女儿还有制造了画坛传奇,他们的小儿子“郁十七郎”——郁慕明在台湾创建了新党,成为新党领袖,他生于大陆,长于台湾,喝两岸水、怀两岸情,演绎出两岸故事。现今,郁慕明年届耄耋,但仍精神矍铄,郁言不止,怀君子之志,奔走于两岸,促中华统一,演绎着两岸故事。
郁家五姐妹制造画坛“五美拜师”传奇
画坛奇人张大千,拥有“黑猿转世”的离奇身世,又当过百日土匪军师,还曾剃度做过百日和尚。世传张大千是风流成性的撩妹高手,说他晚年热衷于收女弟子。但笔者看来,张大千众多女弟子中至少郁家五姊妹不在此列,一则张大千年方中年,二则郁氏姐妹自幼秉承庭训,在家读书习画,在拜张大千为师之前,就已小有画名。
但郁家五姊妹成为大千先生“大风堂”的入室弟子的轶事,是真真切切的。1945年,郁家五名亲姐妹,皆在妙龄,风华正茂,娇俏动人,她们同时向张大千行拜师礼,端茶递水,好不热闹。当时的报纸以“五美拜大师”为题,炒得风生水起!她们亦亲张大千的指点,她们始终记得恩师的教导:“不能只学一门,应该广泛学习,要山水、人物、花鸟都能画,只能说长于什么,才能算是大画家。”
郁氏姐妹都精于工笔花鸟画,勾线娟秀劲挺,设色明丽雅致。1989年,郁慕娟、郁慕贞、郁慕洁三姐妹还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绘过《花鸟画技法初步》。事实上,郁氏姐妹在花鸟画之外,对中国画的各门类都有涉猎,然亦各有专长,郁慕贞兼擅人物、郁慕娟钟情于工笔花鸟、郁慕洁创作则以山水为主……
解放后,郁家姊妹参加政府办的“国画互助组”,郁慕贞、郁慕娟姐妹加入朵云轩木版水印,有她们勾描分版的《李迪雪树寒禽图》、《宋人桃花鸳鸯》、《吕纪榴花双莺图》等,都为朵云轩绢本立轴精品。后来郁家姐妹还被派支援其他美术单位,郁氏姐妹还在上海美术电影制品厂工作过一个阶段,为新中国上海的美术界做出了贡献。郁氏五姐妹到老也不忘恩师,每每忆念起云游世界和晚年羁旅台湾的老师张大千,而且总是不无自豪地说,“阿拉先生张大千”如何如何。
注:部分图片,由AI技术生成
本文未完,待续
仁商义绅有良心,公道乐善人人信。方浜已填留温馨,美誉声声口生津。缪教授的佳作《方浜路上“郁良心”故事(上)》将远近闻名的老南市的方浜路,以详实的资料娓娓道来,有一种亲切感。而以诚信起家进而发达的老字号“郁良心”则是誉满沪上的核心与灵魂。比起某些无良商家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这就是一面镜子。为缪教授佳作点赞!向缪教授致敬!
“有良心” 走四方 “有良心”,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有”字加个耳朵成了“郁”,表示不仅自己做到,还要告诫儿女、旁人,代代相传,成风蔚然;这是大大的好良心,难怪满满福报;17个子女,男女搭配,多有出息,为祖上增光。 方浜路、三牌楼,正宗“上海老街”,自小成长的地方;一听到这地名,就像回到小时候那老辰光;恰好对中药铺也有清晰印象,吾父就在童涵春堂学徒,从未离开,直至年老;“郁良心”店主郁怀智,沪上著名仁商,乐施好善;孙辈传承家风,儿女满堂,人财两旺。 善是人性天意,善会有好报;爱心必含善意,人人都从善意出发,世间会变得无比美好。 为缪教授的佳作《方浜路上“郁良心”故事(上)》点赞!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