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国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细雨迷蒙“油车头”(二)(徐建国)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4月28号 09点 阅读 3758 评论8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细雨迷蒙“油车头”(二)

徐建国

2025、4、28

 

 

    听说枫泾镇新元村被列入了“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并作为“沪派江南”项目试点单元率先启动。处于枫泾镇最西北角远离镇区的新元村,究竟有什么特色,竟被上级有关部门列入这项重大规划,并率先启动呢?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通过新元村委,我联系上了村党总支原书记谢林云,准备去他家所在的新元村“油车头”自然村一探究竟。

 

油车头地标

 

    初冬的一个早晨,细雨迷蒙,我兴致勃勃地在枫泾“交通枢纽站”乘上了“枫泾1路”。小公交走枫湾路,过朱枫公路,到新春园;再拐向枫泾商城,重上朱枫公路,在中洪村路口左拐往北,最后在“新元3组”站,我下了车。撑着伞,顺着水泥筑就的村道,往北走二三十米,就是“油车头”的地标:一丛绿树翠竹,两个竖着的木制水车转盘,几片随意摆放的旧磨盘石,一张石桌,几只石凳。古意盎然,让人一见便生喜悦之情。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这地标中,横卧着一块一人多高的长条巨石。巨石朝向路口的一面,镌刻着一段长长的文字,介绍着这座村庄的前世今生:

 

    油车头的来历:新元村10组的老地名叫“油车头”。关于这个地名的来历,有着一个充分说明当地人聪明、勤劳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因为农业设施落后,常常歉收,特别是遇到干旱年份,几乎颗粒无收。村里有个姓陆的木匠,手艺精湛、脑子聪明、善于钻研。他经过反复琢磨,发现当地惯用的水车,由于设计存在缺陷,运行不灵活,造成水量跟不上,导致了旱情加重。于是他一有空就在水车边冥思苦想,希望把水车改进得更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转眼到了春天,经他改进后的水车终于出现在田头。当年,恰遇旱灾严重,但他家用了他改进的水车,水稻获得了大丰收。由此,村民都请他帮助改进水车。从此,再遇旱灾,这里照样年年丰收。

    粮食多了,当地人开始种植一些油菜。一个钱姓人家让陆木匠造了个油车,开始为当地农家榨油。后来,陆家水车、钱家油坊的名声就慢慢地传开了。久而久之,人们只记得这里有一个做水车的人和一个打菜油的作坊,就把这里称之为“油车头”。

 

    啊!“油车头”是这样来的呀!顿时,我对这个村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当我想实地踏勘这个自然村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声亲切的招呼:“你是徐老师?”我转身一看,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的精干老人,一看就是长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的,我迟疑地问:“您就是谢林云书记?”他连声说:“是的!是的!快家里坐!”

    我随着他走进了矗立村中宅基上他家新近建造的三楼三地别墅,听这位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近五十年的老书记介绍“油车头”的方方面面,介绍新元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介绍村中的闻人趣事,乃至惊心动魄的历史、政治事件。随着他的介绍,我渐渐走进了这个细雨迷蒙中的“油车头”。

二、杂然纷呈的各式建筑

    拆迁重建的农民新村,其实已经没有了传统民居的风味了。但油车头却仍然保留着农村不同年代建造的各式房屋,从传统的落戗屋,几十年前建造的水泥楼房,到近年兴建的各种别墅,应有尽有。最有趣的是拔地而起的高大楼房旁,可能蹲着半个残破的百年老屋;崭新的别墅群中,却夹着一个门窗俱失、瑟瑟发抖的小房子,这样的小房子,往往充满着故事。

    谢林云小时候,油车头的农民住的都是江南民居“落戗屋”。其屋顶由四个斜面组成,形成一个大屋顶。屋面由一条主脊和四条垂脊分隔成坡度较缓的四个坡面,这种设计使得屋面排水更加流畅。屋顶上有六个戗肩,分布在正梁上方东西两端各一只,侗年、东北、西南、西北斜梁上方各一只,加上正梁上的两只,总共有六个戗肩。戗肩内各置有二三米长的铁抡即铁板条,一端向上翘起,外面用糯米浆及纸筋石灰调和成的粘合剂固定,在粘贴各式花纹,后用黛色颜料涂抹,线条分明,图案精湛。

    落戗屋一般是三开间门面,前后两埭,中间一个天井,天井的东西两边各有一排厢房。因此,理论上可以住兄弟六家,即前埭东西各一家、厢房东西各一家、后埭东西各一家。大门一关,就是团团圆圆的一大家子,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

 

新元村仅存的落戗屋

 

    而这样的落戗屋,在油车头一共大约有十三四个。谢林云老书记扳着手指一家一家地数:钱俊华家一个,建林家一个,龙法家一个。然后是空挡。接着陆根法家一个,陆秀山家一个,陆明山家一个,林云家一个,迪民家一个。阿三和家是一个前后埭。他家南面有秀其家一个,春峰家一个,祥明家一个,在琪家一个,在华家一个。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油车头的农户们纷纷拆掉落戗屋,开始建造砖木水泥结构的民居。儿子少的,经济条件差的造三开间平房。儿子多的,经济条件好的,造三开间两层楼房;后来甚至造起了三开间三层楼房。这样的房子,一共有三四十个。

    最近几年,上大学在上海市区工作的,乘着改革开放大潮经商致富的,乃至在枫泾镇企事业单位上班的,除了市区、镇上有房子外,纷纷在乡下自家的宅基上,拆掉水泥楼房,建起了宽敞明亮又洋气的别墅式楼房。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双休日回家过过小时候的生活。”“退休了在农村养老,与过去的小伙伴一起聊聊。”

    比如说谢林云老书记兄弟俩,他做了五十年农村基层干部,最后以正科级退休;他弟弟谢林华是枫泾中学的一级教师,弟媳是枫泾小学的高级教师,一个儿子考上了公务员。他们就在油车头中间老宅基上,建起了两幢一模一样的三开间三层楼别墅,前后埭,还有小屋,小屋里是厨房,厨房后面有菜园,菜园里有鸡圈,里面养着鸡和鸭。这天中午,我和谢林云老师、范忠良老支委,就着圈里宰的鸡、地里割的菜,在他家的小厨房里,喝掉了一坛三斤装的绍兴花雕。酒味醇厚,鸡肉有嚼劲,青菜甜糯,话语依依。

    酒至酣处,我不由吟诵起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名句:“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暇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秀才桥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徐建国

勤奋读书 努力成功:上海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21年金山区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度“金山好人”,上海市委党校“2021年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学员。枫泾文史研究会会员、理事、副秘书长。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徐建国2025-04-30 08:50:43

    徐老师早上好! 刚忙完,文章已拜读。好羡慕自家有宅园的人家。我也很想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可惜的是,现在我家老宅没了。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我现在是天天过老宅基,就是没了老宅的房子。[调皮]

    举报

  • 徐建国2025-04-30 08:04:43

    沈金鑫:宋浜我们沈家的老房子,跟这个差不多,记得比这个还大。

    举报

  • 徐建国2025-04-30 08:03:17

    XH拜读,很温馨。

    举报

  • 徐建国2025-04-30 07:18:04

    荣美:[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文笔一流己阅

    举报

  • 徐建国2025-04-30 07:14:58

    于霞:徐老师写文章与每日三餐丰富美食一样快乐??

    举报

  • 徐建国2025-04-30 06:40:07

    李达林:金山作家深入生活,融入时代,创作源泉涌上心头[强]

    举报

  • 徐建国2025-04-30 06:29:15

    何华章:@徐建国 渐入佳境,有情有趣,油车头风雨路,致富不停步。第一次知道了“落戗屋”,谢谢您的分享![抱拳][抱拳][强][强]

    举报

  • 徐建国2025-04-30 06:28:22

    薛兴荣:如临其境。早安!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