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元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从香山红叶到闵行黄栌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5月11号 09点 阅读 10106 评论0 点赞5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闵行体育公园锦绣湖的北岸,有十棵黄栌正舒展着新叶。这些在江南少见的植物,在五月的闵行已长得优雅美丽。卵形叶片泛着温润的黄绿,漫透薄纱般的光泽;细碎白花映满蓝天的清澈,轻笼淡烟般的晨雾。难怪古人称它为“烟树”,这朦胧的韵致,真像是从水墨画里飘出来似的。

 

 

 

 

  初见黄栌,还是在十多年前的北京香山。那时正值深秋,满山红遍,层林尽染。我原以为那如火焰般燃烧的红叶必定是天竺枫、鸡爪槭之类的植物。可导游指着漫山遍野的赭红却说,香山红叶,十之八九皆是黄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当年读杜牧《山行》,总以为绚烂是枫叶的专属,却不曾想到,这黄栌红叶,竟能在秋日里织就比春花更炽烈的梦境。

 

 

 

 

  黄栌,原产于我国华北、西南等地,因叶片在秋季经霜后会变为鲜艳的橙红、深红乃至紫红,成为著名的观叶树种。香山黄栌,因乾隆年间大规模种植而闻名。每至深秋,百万株黄栌齐换红妆。连峰去天不盈尺,红叶漫卷似火流。那番壮丽,当得起燕京八景“西山红叶”之誉。

 

 

 

 

  看眼前的黄栌,虽未到红叶漫卷的时节,却在五月的春光里展现着另一种风情。新叶初绽,如婴儿肌肤般柔嫩;花梗伸长,似佳人粉色般迷人。羽毛状的枝叶,轻盈似幻,远远望去,整棵树仿佛笼罩在淡粉色的云雾中。难怪陈淏子在《花镜》中称其“树高数丈,叶似樱桃,秋后俱红,色明于枫”。

 

 

 

 

  江南多水,气候温润,向来是樟树、银杏、桂花的天下,黄栌这般“北方来客”在此安家落户,实属不易。据园艺师介绍,黄栌喜光、耐旱,偏爱疏松肥沃的土壤,江南的梅雨季和黏土质对它来说皆是考验。可这十棵黄栌却在锦绣湖畔扎根生长。也许是微地形带来了利于生长的小气候,抑或是园艺师找到了独家养护的好工艺。

 

 

 

 

  宋代李祁在《题画》中所写:“烟树苍茫处,人家笑语声。”眼前的黄栌,虽没有繁花似锦的盛景,却已在新叶初展时,用那抹淡淡的绿意和若有若无的花影,在锦绣湖畔织就了一片诗意的烟霞。随着春日渐深,黄栌的叶片会慢慢由黄绿转为深绿,待暑气渐消,秋风初起,又会悄然换上红装。那时的锦绣湖畔,想必会有另一番惊艳。当别的树木还在眷恋夏日的浓荫,黄栌已率先感知秋的讯息,叶片边缘开始泛起红晕,如同少女羞怯的胭脂,继而渐渐蔓延,整棵树变成一团灿烂的红霞,倒映在湖水中,连锦绣湖的水也会被染成瑰丽的颜色吧。

 

 

 

 

  看着阳光透过叶片投下斑驳光影,忽然明白,植物的美从不限于一时一季。春日黄栌,是含蓄的、舒展的,像一位温婉的女子,偶溢三分豪迈;秋日黄栌,是炽烈的、张扬的,如一束展开的烟花,装点满天秋光。而这十棵在江南扎根的黄栌,更是一种跨越地域的献礼,让人们在江南水乡,也能领略到北方红叶的风骨。

 

 

 

  从北京香山的漫山红遍,到闵行湖畔的亭亭伫立,让人领悟到,美是多元的,是包容的,就像这五月的阳光,既能照亮北方的粗犷,也能滋养南方的细腻。或许,下次再见,便是秋日,那时的黄栌,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与感动呢?而我们,只需怀着一颗热爱自然的心,便能在每一片新叶、每一朵小花、每一道光影中,遇见生活的诗意与美好。

 

 

 

 

  图文:杨克元(图片摄于2025年5月7日早上)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杨克元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57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57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