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6月30号 06点 阅读 7595 评论8 点赞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上海人民路振业里11号上海书店旧址 (浦江客读史282)
【浦江客读史】上海书店的红色记忆
——“闲话上海”之八:上海书店
初夏夕阳下的古城公园,显得那么平静与闲适。在公园绿地的人民路同庆街口,竖立着一块纪念碑,上写着:“上海书店遗址”六个金色大字。纪念碑提示着人们,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办的公开出版发行机构——上海书店。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联合各方力量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的方针。为进一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任务,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成立公开出版发行机构。当时负责宣传工作的瞿秋白认为不宜由党的领导同志操办书店创建和管理,于是选调在绍兴女子师范学校任教的中共党员徐白民来沪筹办。
徐白民经过一个多月寻找,在小北门民国路(今人民路)振业里口11号找到合适店房。据徐白民回忆,当时的民国路,称为法华民国路,靠北一边是法租界,靠南一边是华界,交通还算便利。店堂的陈设也较简单,楼上过街楼作为宿舍和党内活动秘密场所。楼下布置为书店,靠墙二侧的两口木头玻璃书橱是依据房子的高矮新做的,其余如账桌之类都是买现成的旧货,店门口挂上一块蓝底白字搪瓷招牌,上写“上海书店”四个大字。
1923年11月1日,上海书店正式开设。书店成立时有开幕启事,刊登在《新建设》《前锋》《新青年》等刊物及《民国日报》上,表明要在中国文化运动中尽一份责任,以最廉价格搜求各类出版物供献读者。书店刚成立时,党内对外宣传刊物都归其出版、发行,但只能秘密进行,如《向导》就是另租房子秘密发行。为避免外界注意,书店先经销其他书局出版物摆满橱窗,兼售文具。同时,接手广州新青年社的存书和账款,还承担起发行《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的任务。
(左图)上海书店在1923年11月1日《民国日报》上刊登的开业广告
(右上图)上海书店发行的书刊图片(右下图)上海书店致柳亚子的信函
1924年下半年,上海书店经济稳定后出版了不少新书,如瞿秋白的《社会科学讲义》《社会科学概论》,恽代英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平民千字课》,还有 “中国青年丛书” 和 “向导丛书” 等,合计逾30种。这些出版物多由党内同志编写,装帧讲究,销量可观,如《马克思主义浅说》屡次重印。1925年,革命形势高涨,书店又出版了杨明斋的《评中西文化观》、蒋光赤的《孙中山先生遗言》《新梦》等新书,还应平民夜校需求出版了《青年平民读本》,以多种生动实用形式进行教育,受到工农青年欢迎。此外,书店还出版了《革命歌声》《世界名人明信片》等通俗读物,“中国青年社丛书” 及 “向导丛书” 影响深广。为方便读者,书店在沪西、沪东、沪北等地设立分销处。上海书店在短短三年左右出版书籍 30 余种,印行多种刊物,为党早期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思想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推动了革命斗争发展。
上海书店的发展离不开两位“老板”——徐白民和毛泽民。徐白民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生运动领袖,1923 年受组织委派来沪筹建上海书店。他作为上海地委兼区委执行委员,主持书店出版、印刷、发行等工作,与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等年轻的共产党人一起为书店发展努力。
1925年冬,毛泽民接到党的指示,来沪担任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兼上海书店负责人。他化名杨杰,以印刷公司老板身份为掩护,广交业内朋友,摸索出版发行规律1。他调整申城发行网络,扩展外埠分销处至全国二十余个城市,甚至在巴黎、柏林设有代售处,用预付款缓解周转金紧缺。为满足印刷需求,他在上海新闸路培德里建起印刷所,从家乡韶山选派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充实印刷工人队伍。他还和钱希均假扮夫妻作掩护,钱希均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
1926年2月上海书店被封后,毛泽民在沪另设相关实体,并奉命赴汉口创办长江书店。他还在上海新闸路西新康里设大明印务局,在上海虞洽卿路瑞和里设瑞和印刷所。1927 年初,革命形势发展,他拓展业务,使党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读物销量猛增。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重返上海从事出版发行工作。1928年夏,他在上海爱而近路春晖里建起协盛印刷所,秘密印刷刊物,还用伪装封面确保出版物安全送达。1929年初,他前往天津,党组织在上海另设华兴书局继续印刷、发行革命书籍。1931年初,毛泽民再度抵沪筹建党的秘密印刷厂,后因顾顺章叛变转移到香港,旋赴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毛泽民领导下,上海书店实现编、印、发 “一条龙”,机构规模、出版成果、发行业绩突出。书店出版物品种丰富,经营管理有方,在全国20多个城市筹建分销处,海外设分支机构,既完成党赋予的政治任务,又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上海书店两位“红色老板”毛泽民(右)和徐白民(左)的照片
上海书店的发展并非孤立,五四运动后上海成为传播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中共党组织在上海设立了多个出版机构。1920年9月,《新青年》成为党的发起组机关刊物,新青年社成立,除刊行《新青年》,还出版面向工人和店员的杂志及丛书。1921年2月,新青年社因被法租界巡捕房查封迁往广州。1921年初夏,陈独秀等发起创办新时代丛书社,推出多种书籍。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出版社,由李达负责,拟定丰富出版计划,但因条件限制未能全部出齐,1923年夏秋间归并到广州的新青年社。
上海书店的巨大影响,使反动派十分恐慌。1926年军阀孙传芳军队进驻上海不久,在2月4日封闭了上海书店。在1926年2月17日出版的《中国青年》第115期上刊有上海书店《告爱护中国青年诸君》一文。该文后段写道:最近,直系军阀孙传芳以“煽动工团,妨害治安”的罪名加之本刊,因而封闭受本刊委托代收发行兼编辑通信的上海书店。军阀以武力摧残我们,适足反映出中国革命运动之进展。然而革命的势力是摧残不了的。从此,本报将益自策励,领导青年作革命的斗争。我们被军阀的摧残,或者增加了读者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希望读者与我们的努力,能战胜一切压迫与黑暗。
(上左图)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社遗址
(上右图)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人民出版社遗址
(下左图)1998年在上海书店旧址开设的文化生活书店
(下右图)文化生活书店内陈列的革命史料
(下图)上海古城公园绿地内的上海书店遗址纪念碑
在同年5月2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4号第107页上载有“革命日志”栏,在该栏的“1926年2月4日”这一天内载道:淞沪警察厅将上海书店发封,并传令该店经理人到厅候讯。其发封罪名为“印刷过激书报,词句不正,妨碍治安”等语。书店结束后,出版发行工作转入地下,成立宝山书店处理未了事宜,随后党又成立长江书店继续宣传工作。上海书店等中共早期出版机构所处环境险恶,存在时间不长,但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推动革命斗争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上海书店虽已不复存在,但它所传播的革命火种早已燎原,其红色记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今天,我再一次漫步在古城公园环城绿地,端详着纪念碑上“上海书店遗址”六个金色大字,感慨万千。根据史料记载,时至本世纪初,上海书店的遗址尚存。1959年5月26日,上海书店旧址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5月,当地区文化局集资在这里开设了一家“文化生活书店”,并在墙上安置玻璃橱柜,陈列革命史料。2001年底,当地在建造古城公园和环城绿地时,上海书店旧址的房屋被拆除。2002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上海书店遗址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点。当地政府在原地竖立石碑,以志纪念。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上海书店遗址纪念碑。
往事越百年,步步寻旧迹。书店今何在,有碑情依依。昔日的上海书店再也找不到它的身影了,但共产党人在上海书店传播的革命火种却不会熄灭,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早已星火燎原!
转发浦江思源邈邈的点评:上海书店遗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出版发行机构旧址,具有多重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它曾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也是中共出版发行体系的里程碑,也是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地,更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当代载体。 曹老师挖掘出来的上海书店旧址是黄浦又一红色资源,意义非凡,倍感亲切。 为曹老师的文章点赞!
浦江思源
非常感谢缪教授的用心阅读和暖心点评!上海书店旧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的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往昔的奋斗与坚守。挖掘并分享这些珍贵红色资源的过程,让今天的人们深受触动。未来我会和大家一起继续努力,挖掘更多红色故事,希望能和您一起守护这份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转发浦江思源黄晔婷点评:漫步今日古城公园的宁静,凝视“上海书店遗址”石碑,思绪翻涌。这方寸之地,曾是1923年共产党人播撒革命火种的前沿。徐白民觅址筹办,毛泽民拓展壮大,他们在白色Konqbu下,以书店为掩护,秘密发行《向导》《中国青年》,出版进步书籍,构建全国发行网络。短短三年,三十余种出版物如星火燎原,冲破禁锢,传播马列,启迪民众。书店虽于1926年被军阀查封,但其承载的理想与抗争精神永不磨灭。石碑无言,却铭刻着那段用智慧与勇气在繁华街巷书写信仰的峥嵘岁月,提醒我们今日的安宁,源于昨日暗夜里的执着坚守。 点赞曹老师佳作!
浦江思源
感谢小黄如此深情且深刻的点评!看到您在古城公园驻足,与“上海书店遗址”石碑对话,共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倍感欣慰与感动。革命先辈们的智慧与勇气,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您用文字将这段历史再次鲜活呈现,相信也会让更多人铭记这份信仰与坚守。期待未来能和年轻人一起,您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共鸣!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上海书店播火种,红色记忆存心中。洪流滚滚如潮涌,中国革命必成功!曹老师的佳作【浦江客读史】(281)《上海书店的红色记忆》让我们近距离亲见了市中心的那片革命圣地——上海书店遗址。中国革命走过了艰难困苦的万里长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全国胜利。作品以生动的史实将上海书店宣传革命理论的传奇经历,展现在读者面前。重温经典,致敬经典。为曹老师的佳作点赞!向曹老师致敬!
浦江思源
非常感谢开凯如此用心的阅读和热情洋溢的评论!您的点评也带大家走近上海书店这段珍贵的红色记忆。上海书店作为革命火种的传播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正是无数这样的“星星之火”汇聚成了改变中国命运的磅礴力量。让我们一起继续深耕历史、挖掘更多的红色故事。期待与您继续在文字中重温经典、传承精神!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不灭的火钟,燎原大地 上海临海滨江,本该多点蓝色,也正是如此;蔚蓝色的天空与海面,已成为上海生态特色和包容天性的标配;上海偏偏又多红色,从基因、遗址、足迹、记忆,这又几乎成了上海独有的底色。 这家“上海书店”诞生于100多年前,由中国共产党创办,位于南市小北门,留下“上海书店遗址”六个金字;由学运领袖、党员教师来沪筹办,选址、布置,陈设简单,却是党的活动密点;为免外界注意,作了点伪装,主打的自然还是进步书籍;书店“老板”为“两民”——徐白民、毛泽民,为方便“营业”,毛泽民还与人假扮夫妻;上海已成五四运动之后,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红色书店担起重任,建立功勋;后遭封闭,影响犹存,火种已经燎原,红色遗迹永被铭记。 为曹老师的读史佳作《上海书店的红色记忆》点赞!
浦江思源
非常感谢张区长如此用心的评论!您的点评对文章内容的精准解读和深刻理解,让人感动。您将上海书店的红色故事剖析得如此透彻,字里行间对上海红色文化的热爱也跃然纸上。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热爱历史、关注红色文化的读者,才让网站和团队更有动力继续挖掘和书写这些珍贵的记忆。期待与您继续在文字中感受历史的魅力!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赞曹老师佳作 上海书店是一颗火种/ 闪烁于沉沉的夜色中/ 她是一个幽灵的化身/ 如仙女下凡般的从容/ 她让种子根植于大地/ 她让火苗撩拨于心胸/ 那光似利剑穿透黑暗/ 唤醒着东方睡狮的梦/ 于是地下的岩浆喷涌/ 熊熊烈焰将席卷魔宫/ 鬼魅试图掐灭这星火/ 燎原之势已向天腾冲/ 天上的星辰挂着微笑/ 地上的泰斗分外庄重/ 火种燃成喷薄的太阳/ 祖国山河已郁郁葱葱
浦江思源
非常感谢王部长如此真挚且充满诗意的点评!您的诗评对上海书店象征意义的解读深刻又独到,字字句句都与作者和读者的心境产生了强烈共鸣。您用灵动的文字,将那份星火燎原的力量再次升华,让大家深受触动。期待未来您能一如既往支持,期待继续听到您更多宝贵的见解!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