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筑牢廉洁防线,从点滴小事抓起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7月05号 07点 阅读 8632 评论12 点赞4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筑牢廉洁防线,从点滴小事抓起

唐德华

 

 

从左至右依次为邵嘉敏、作者唐德华、杨克元

 

 

    古语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句质朴的警示,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始终具有现实意义。话剧《大清相国》中的陈廷敬,以一生践行廉洁奉公的准则,为我们展现了从细微处筑牢廉洁防线的重要性,而现实中的诸多事例也印证着这一道理。

    近期闵行区查处的多起贪腐案例中,从身居高位的区领导到手握实权的一般工作人员,贪腐行为皆始于对“小事”的放松警惕,最终酿成大祸。这警示我们:拒腐防变必须从细微处着手,以“防微杜渐”的自觉守住廉洁底线。

    陈廷敬在康熙年间任职,当时官场贪腐之风盛行,他却始终保持清醒,从小事小节坚守原则。在查处钱粮亏空等案件时,面对各方利益集团的拉拢贿赂——无论是金银财宝还是人情请托,他都严词拒绝。哪怕是看似微小的馈赠,他也深知其中隐藏的腐蚀力量,绝不因小失大、动摇廉洁根基。这种对细微之处的警惕,让他在复杂官场中站稳脚跟,成功整治诸多贪腐乱象,维护了朝廷的清正廉洁。

    回忆我在黑龙江农垦总局任行政处长、主管机关分房工作时,机关干部住房普遍紧张,新楼落成时大家都盼着改善居住条件。一天,我在机关浴室洗澡,摘下上海牌手表随手放在更衣箱内,洗完澡发现手表不翼而飞。当时只觉得懊恼,却没料到消息迅速传遍机关大院。

    当晚七点多,敲门声响起时,我正伏案核对分房名单。来的是机关某处的老Z,他搓着双手,脸上堆着不自然的笑,从怀里掏出一个红丝绒盒子:“T处长,听说您手表丢了?我特意跑了趟佳木斯百货大楼,挑了块‘东风牌’,先借您用着,工作可不能耽误啊!”盒子打开的瞬间,银色表盘在灯光下闪着光,我心里却像被警钟敲了一下——老Z的名字正排在分房申请名单的末尾,这“借表”背后分明是想换一套房。

    我把钢笔往桌上一放,抬头盯着他:“老Z,你家住房困难我知道,但分房有方案,得按规矩来。”推回盒子时,我看见他眼神里的期待一点点黯淡下去,“手表我自己会买,你要真为工作着想,就把精力放在本职上。”他僵在原地半分钟,最终捏着盒子的手指慢慢收紧,低声说了句“打扰了”,转身时连背影都透着尴尬。后来分房公示时,老Z的名字按积分排在了合理位置,而那块“东风表”始终没再出现。这件事让我明白:贪腐的试探往往藏在“替你着想”的糖衣里,拒掉一块表,守住的是几百户家庭的公平心。

    1991年底,我调回闵行区人事局工作。翌年7月,提任副局长分管干部调配工作后,“请吃饭”成了最频繁的“邀请函”。记得任职不久,某镇人事干部为办处级干部家属“农转非”,在局门口堵了我三次,最后递来一张酒楼的订座卡:“T局,就一顿便饭,跟您请教政策。”我把卡片塞回他手里,指了指办公楼墙上的“廉洁守则”:“政策疑问办公室聊,饭就免了——你要真想请,不如请政策文件‘吃饭’。”

    后来人事局党组班子定下规矩:“非公务宴请一律不去。”其实拒绝宴请并非不近人情,而是清楚“吃人的嘴软”——多少违规办事,都是从餐桌上的“好商量”开始的。

    在人才引进审批中,一对从黑龙江来的夫妻让我印象深刻。丈夫是技术骨干,但妻子学历差了一档,不符合“配偶随迁”的硬条件。一天他们到办公室,趁我倒水时把一个首饰盒塞进抽屉,低声说:“就差一点点,通融下,这是点心意。”打开盒子,一条金项链泛着晃眼的光,我当即把项链连同他们的材料一起推出去:“政策红线不能碰,你们要是硬留,我现在就送纪委。”妻子的脸瞬间涨红,丈夫搓着手连说“误会”,慌乱中差点碰倒桌上的茶杯。后来他们按正常程序排队,等了半年才办妥手续,再来领材料时,丈夫特意说:“谢谢您没让我们走歪路。”

    反面教训更令人警醒。局里负责军转安置工作的某科长,收了转业干部数千元“打点费”,答应帮忙协调“好单位”。后来钱花了,事却没办成,对方闹到局里要退钱。调查时科长声音发颤:“我想着先收下,事办不成再还……”可纪律面前没有“临时保管”,他最终被调离人事局。几千元换来了职业生涯的污点,这正是“小洞不补”的鲜活注脚。

    这些年遇到的诱惑,小到一盒茶叶、大到贵重礼品,每一次拒绝都像在给廉洁防线砌砖。话剧《大清相国》里陈廷敬的坚守,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样,核心都是“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我们守住的从来不是“小事”——那是权力的边界,是民心的向背。如今再看那些落马的贪官,哪个不是从收“第一份礼”、吃“第一顿饭”开始,让“小洞”逐渐扩大成“溃堤”?

 

 

《大清相国》话剧宣传海报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器”,唯有以“如临深渊”的警惕对待每一次试探,用“小题大做”的较真堵住每一个漏洞,才能避免“大洞吃苦”的结局。就像当年退回金项链时对那对夫妻说的:“政策不会因私改变,但坚守原则,终会看到公平的阳光。”这阳光,正是反腐倡廉最坚实的力量,也是我们从陈廷敬及无数坚守廉洁之人身上汲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创作于2025年7月4日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杨克元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44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44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赵妙娟2025-07-05 21:15:40

    细节决定成败!牢牢把住底线,赞

    举报

  • 郑寓2025-07-05 17:48:29

    细节入手守底线,洁身自好得平安。赞[强][玫瑰]

    举报

  • 涛声依旧2025-07-05 15:40:22

    防微杜渐,洁身自好,赞!

    举报

  • 快乐奉献2025-07-05 11:15:02

    点赞唐德华!常在河边走不湿鞋……!!赞!!!

    举报

  • 雪玲2025-07-05 10:38:29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生路途诱惑多,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

    举报

  • 紫 叶2025-07-05 10:29:43

    “公生明,廉生威”的官箴,千古流传。共产党的干部,只有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守防腐底线,才能廉洁奉公。

    举报

  • 云峰2025-07-05 10:29:08

    干部防腐靠正确意志和个人的意志力,当干部的风险就是失去意志力,在风险中成了俘虏兵。

    举报

  • 杨克元2025-07-05 09:48:16

    观《大清相国》,深感反腐倡廉之重。坚守底线,勿为蝇头小利折节,守得初心;贪得无厌,桩桩成为反面教材,令人警醒!

    举报

  • 霜木2025-07-05 09:34:42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唐老师,乓乓响!

    举报

  • 嘉敏2025-07-05 08:15:21

    常在河边走,谨防湿了鞋,底线不可越。

    举报

  • 家在闵行2025-07-05 07:57:09

    《大清相国》是难得既有教育又有艺术性话剧,剧中演员很好诠释了反腐倡廉重要性。千里提坝毁于蚁穴,大腐是从小腐开始,所以,我们要防微吐渐,扎牢防腐篱笆,从点滴做起。同时,在面对亲情友情时能否守住底线,也是非常重要的。

    举报

  • 朱 岭2025-07-05 07:49:57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陈廷敬连任于清帝身边,却能在如露薄冰中安然无恙,实在是其廉洁从政,才高八斗,令人佩服之至!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