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12号 08点 阅读 5695 评论7 点赞3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岁月无情”是一位网友的名称,他的《炊烟散尽的山村--我的故乡》讲述系列我阅读过,他小时候居住过的海岛山村,那里的生活方式与我在上海城区的不一样,他记录描写得很详细,时不时有当地方言掺杂,很有烟火气,读来颇有味道。
如他的网名,在感慨岁月无情吗?分明是在留恋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家人亲戚的呼唤言语,炊烟飘来的味道,鸡犬鸣叫的乐声。当我们老了,会感慨岁月会无情地带走我们纯真欢乐的童年、蓬勃的青春活力。
近期参加了老小孩的读书会,倡导大家读了《燕东园的左邻右舍》这本书,又与作者徐教授在线上交流。我断断续续地阅读着,被作者写作的初心所感动。燕京大学燕东园的这几幢小楼,历经百年沧桑,她说要“为曾经住在楼里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老一辈学者,为发生在楼里那些不应被湮没的往事,留下一份追索与记录”一群知识分子的经历身世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沉淀着他们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她倾力书写为世人留下沉甸甸的宝贵史料。
一个世纪过去了,岁月的确无情,多少人成为世间的过客,多少悲欢离合的往事湮没了。 徐教授是用记实的手法写作,没有过多绚丽文字的描绘,很少穿插自己情感及评价。一般寥寥数笔,却也写活了人和事,读来感觉很真实,就如真实地与那时候燕东园的人和事相遇过。岁月流淌着一代人的情感。
暑热天来临,想躲在屋里多看看写写。得到上两位写作者的启发,我提笔写起自己的人生回忆录,不为发表,只为记录,读者可能只是我的女儿。她曾经问我: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到了奔八的年龄,是应该给后辈留下些什么了。
翻开旧相册,那些黑白的小相片,有的被粘贴时模糊了,有的因遇到一场火灾,烧焦了边角,我在脑海里尽力搜索那些记忆的碎片:童年时期只是像照相记录了场景,很新奇很单纯;青少年时期有些朦胧的想法,总是积极地去生活学习。不用以现在的情感去评判那时的生活,只要以那时的角色去体验,那些情感是多么美好啊!
不过写着写着,懊悔遗憾感袭来,父母亲前几年过世了,我曾在他们身边服侍过,有机会多与他们聊聊。可是我只顾眼前的生活,失去了机会。好想问问他们我祖辈的事,他们曾经经历过的较遥远的事。很怀念那早已拆迁没了踪影的,老西门那条弄堂,曾经一起跳皮筋的玩伴,夏日晚上一起摇扇乘凉的邻居们,现在在哪里,过得怎样啦?
普通老百姓的世代生活,在岁月流淌的长河里只是沧海一粟,但近百年的历史沧桑是是多么波澜壮阔啊,我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见证,也是很值得书写留存的。让后辈以此祭奠故人,承载历史传承的文明及反思,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思念是情感的寄托,回忆是情感的再现,使流逝的岁月如电影般展现,用现在的时兴语言是沉浸式体验,岁月如梭,让我们再精心编织一下,使人生岁月这影像,更丰满光彩,岁月有情传给后辈。
老西门这条弄堂里有我童年和学生时期的岁月
信纸作者:茹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