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8月17号 05点 阅读 10445 评论4 点赞2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康康茶室】不忘初心的“红色资本家”
康 康
在宁静超脱、充滿浓郁法式情调的复兴西路口的华山路893号,有一处精致的风格独特的花园别墅。它安静而神秘,美丽而矜持,豪华而低调,没有叹息。它就是近代上海巨商郭氐家族第二代传人,曾任永安集团旗下永安纺织印染公司总经理郭棣活的旧居。
这幢建於1948年的花园洋房,因玻璃砖贴面而被称之为“玻璃洋房”。它内部装饰特别考究,从楼梯上的青钢铸花栏杆和暖气片上的青铜铸护罩,处处显示豪华高雅的特征。进门是宽大走廊,用玻璃砖砌成的圆弧形法式大楼梯与同为玻璃制成的屏风相隔,使楼房的各个部位的空间融合,流畅。从北门入囗室内,面向南面的花园全部都是落地开窗。站在低矮的窗台前,滿院的翠绿尽收眼底。洋房底层左侧是设计别致的舞厅。立面的青铜夹花岗石的壁炉边,摆放着一度很有气派的大座钟,无言地见证半个世纪这幢洋房的风云变化和世间沧桑。
此楼在1948年夏天落成,由于郭家在上海企业界的知名度,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祝贺。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先后到此楼参观,赞誉这幢洋楼气派豪华。蒋介石为了拉拢更多的民族企业家,企图挽救日益衰败的蒋家王朝,也特地假惺惺地前来赶来参加郭府的乔迁并剪彩祝贺。当时在上海曾轰动一时。
1904年生于澳大利亚悉尼的郭棣活,骨子里始终流淌着民族血液。是上海著名的永安集团郭氏家族的第二代传人。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堪称帅哥。1923年赴美攻读纺织工程时,他在笔记本扉页写下"实业救国"四个汉字。1927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捧回美国棉纺同业金杯。在盛大毕业典礼上,他婉言拒绝了杜邦公司的高薪邀约,带着一箱子纺织机械图纸和先进技术理念回到祖国。当时的中国纺织业被外资垄断,民族工业举步维艰。郭棣活入职家族创办的永安纺织后,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行技术革新:引进自动织机、改良染整工艺,甚至亲自带着工人在车间钻研,将美国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本土化。他不忘初心,始终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已任,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永安纺织公司就发展了5家纺织厂和一家印染厂,成了全国数一数二的纺织印染企业集团。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永安纺织的"金城牌"棉纱已能与当时日商产品分庭抗礼,极大鼓舞了上海的民族工业发展。
抗战期间,上海沦陷,日军多次威逼郭棣活与日方"合作",他始终以"工厂遭轰炸损毁严重"为由拖延,暗中却将棉纱、布匹通过秘密渠道运往抗日前线。有一次,日军特务闯进他的办公室,将枪口抵在他胸口,他面不改色地说:"我是中国人,工厂是民族产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段日子,他常把自己关在书房,对着父亲留下的"诚信兴业,回报桑梓"的家训沉思,玻璃房窗外的月光,照在他紧握的拳头上。
抗战胜利后,他克服原料紧缺,货币贬值等困难,维持生产,坚持留在上海,迎接解放。是上海著名的爱国民族资本家!
1949年,陈毅市长在中国银行大厅特地找到了郭棣活,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共产党是了解你的。解放前夕,有许多人劝你离开上海,而你决定留下来,你做得对”。陈毅市长和蔼的谈话使郭棣活感到温暖,深受鼓午。在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使永安纺织公司迅速恢复生产。
陈毅市长视察永安纺织厂。
1950年12月16日,上海工商界举行了一次盛大抗美援朝游行。队伍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中在南京路有序进行,受到全市市民的欢迎。上海工商界三巨头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在队伍前面。荣毅仁擎旗,郭棣活、刘靖基分别护旗。这张照片定格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在国内外产生积极的影响。
1950年6月10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由周总理、陈毅市长作陪款待黄炎培、郭棣活等工商界人士。郭棣活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回沪以后,他立即写信给二伯父郭乐,提出从国外订购一批纺织机械和原料运回上海。此举获得郭乐等老前辈支持。随后一批价值250万美元的物资,包括瑞士制造的70000千瓦汽轮发动机组和一万锭纺织机械设备顺利运回国内,安置了大量的失业人员,缓解了当时社会的就业压力,有力支持国家建设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1954年,他又率先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永安纺织实行公私合营,成为上海工商界的典范。有人劝他"留条后路",他却说:"民族工业的根在中国,跟着共产党走,才能使我们民族工业不忘初心真正为社会主义服务。"公私合营”后,他还主动将自己的工资降至与工程师同等水平,并把玻璃洋房的一部分改造成工人子弟学校。陈云特地在上海会见了郭棣活先生,高度评价他爱国的举措,并感谢他对国家建设作出贡献。1953年,毛主席再次接见了他。
解放后,郭棣活出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工商联主委、侨联主席。1958年,前往广东,任广东省付省长,人大付主任,民建中央付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和人大代表。在任广东省付省长期问,他跑遍了全广东省,提出了“振兴全省纺织业三年计划”使广东省许多老破旧纺织业煥发生机。1985年,他带病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为一国二制的实施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邓颖超多次代表中央前去看望他。1986年因病在广东去逝。
虽然郭棣活早就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上海,留在这幢气派豪华的花园洋房里。历史不会忘记他,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他,上海人民更不会忘记他。
信纸作者:茹歌
玻璃洋房闪金光,回报桑梓好榜样。诚信兴业领头羊,民族品牌美名扬。康康老师的佳作【康康茶室】《不忘初心的“红色资本家”》讴歌了一位令人敬佩的民族企业领军人物的不朽功绩,将那处静卧在复兴西路华山路口的玻璃洋房,展示在读者的面前。主人公骨子里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深刻领略了不忘初心的“红色资本家”情系中华的博大胸怀。为康康老师的佳作点赞!向康康老师致敬!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