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徽韵遗风》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8月29号 05点 阅读 5852 评论7 点赞2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徽韵遗风》

 

刘树昇

 

 

 

       2025年1月3日~8日,在岁初的清冷中踏入徽州,用镜头探寻那古老而醇厚的非遗魅力。

       古村巷陌间的民俗活动,灰瓦白墙下,人们身着传统服饰,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非遗在他们的演绎与参与中鲜活起来。还有那围坐交流的传承人们,眼神里闪烁着对非遗未来的期许。

       年初徽州大地上非遗的百态,民俗活动的热闹,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岁初徽韵长卷,诉说着古老非遗在新岁里的故事与新生。

       一、古韵新生:目连戏的传承与活力。既是农民又是演员的他(她)们身着鲜艳的戏服,以生动的表情和动作展现了目连戏的艺术魅力。古老的建筑与静谧的环境有一种历史沉淀的氛围,象征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该组照表达不仅仅是记录目连戏的表演瞬间,更是展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与活力,传递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深刻思考。

 

 

 

 

 

 

 

 

 

 

 

 

 

       二、婺源傩舞:千年古韵的活态传承。婺源傩舞以古朴粗犷的肢体语言和神秘夸张的木雕面具著称,现存120余枚明清古傩面,涵盖盘古、八仙等神话人物及历史英雄形象。表演时,舞者身着彩绣服饰,伴随鼓乐节奏演绎《开天辟地》《追王》等经典剧目,将祭祀仪式与戏剧艺术完美融合。 近年来,当地通过建立非遗传承人制度、打造文旅演艺项目等举措,使这项古老艺术焕发新生。老艺人带徒授艺,青年群体创新编排,傩舞表演已从祠堂社庙走向现代舞台,成为乡村振兴中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江上人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浦江思源2025-08-31 11:45:33

    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鼓励!

    举报

  • 郑鼎文2025-08-29 17:03:27

    徽州韵味,古色古香。

    举报

  • 杨克元2025-08-29 16:49:50

    目连戏显现新姿、灵傩舞展露古韵,刘老师笔端、镜头下的徽州印象鲜活动人,为非遗保护与传播添彩。

    举报

  • 石腊红2025-08-29 16:39:18

    经镜头艺术处理的光影和人物图片,凸显了徽州古老而醇厚的非遗魅力。点赞佳作!

    举报

  • 张载养2025-08-29 08:18:35

    非遗新说 非遗,其实可有两种解释:一是标准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发散思维,没有(不应)被遗忘的文化;中国是非遗大国,也许已是或逼近世界第一;中国确有很多非凡之处,谁能说以后就不再会有惊世之举、之绩。 光是徽韵遗风,就让人称奇;加上悉心探寻、摄影特技,更让古韵新生,成为文化传奇;厚重的底色,艳丽的妆容;轻盈的舞姿,跃起的身影;不只全是古装,也有一闪而过的红领巾;只要“善发现”,就会“被看见”;无论隐藏多深,总有智者寻觅。 为刘老师图文并茂的佳作《徽韵遗风》点赞!

    举报

  • 136517303702025-08-29 07:11:54

    徽韵遗风煜煜生辉,陈年酿酒甘醇味美。古老质朴愈加妩媚,融入当代服务社会。刘老师的佳作《徽韵遗风》用镜头记录了古城徽州那百看不厌、回味无穷的人文景观,生动地展现了包括目连戏、婺源傩舞等在内的文化承传,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作品文美图佳,令人耳目一新。为刘老师的佳作点赞,向刘老师致敬!

    举报

  • 书虫2025-08-29 07:02:52

    赞刘老师佳作 寒冬腊月的风挡不住/ 长qiang短炮腾出的热气/ 徽州的民俗文化堪比/ 白墙黛瓦的曼妙瑰丽/ 用镜头探寻古韵非遗/ 农民演员有艺术魅力/ 他们挑起千年的大鼎/ 稳稳弓步将时空顶起/ 用鼓乐演绎开天辟地/ 盘古神话是长河涟漪/ 在独木桥上晃晃悠悠/ 千年万载如插翅飞翼/ 脸谱与面具活灵活现/ 时间隧道上邂逅神秘/ 年轻人想象更为奇特/ 已驰骋于宇宙的边际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