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梦想成真
梦想成真 朱岭
、
2025年4月28日,我从网上获悉,中国散文学会2025年发展的首批会员名单中(2025年第一批),自己的名字竟然忝列于上海市17位会员之中。中国散文学会作为国家级的文学团体,具有较高的含金量,能够名列其中,既是对我既往文学之路的肯首,也是对我而后搦笔极大地鼓励与鞭策。恍惚间,心跳犹如鹿撞,这是真的?不是我在做天方夜谭的昳梦吧?没几天,又喜从天降,我收到了来自北京“中国散文学会”发来的快递:“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证”邮件,会员编号是:514。古往今来,有道是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我则多了一喜矣!岂不美哉妙哉,让我怎不“老夫聊发少年狂”乎?!
拿到会员证这一刻,我的心绪此起彼伏,我的思绪感慨万千,回望我的文学之路,真可谓老来痴情,梦想成真,一言难尽!
我的搦笔之路,嚆矢于我钟爱的乒乓球。那是二十一世纪初降,我因数十载钟情于乒乓球而建立了一个名为“七宝坪均乒乓球俱乐部”网站。肇始伊始的网站,总要有人打理或写点什么吧,不能让其干巴巴地耗在那里。于是乎,我开始撰写起了我所熟稔的有关七宝乒乓球方面的种种趣闻轶事来。一经刊出,竟然点赞有加,好评如潮。如此,愈加激发了我的积极性,调动了我的创作热情,一发而不可收地撰写了数十篇乒乓球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我编辑出版了一本20多万字的《七宝乒乓球春秋》。这是一本填补七宝镇乒乓球六十载全方位空白史料方面的书籍,也是当时全国乒乓球城镇一级所阙如的乒乓球专著。
从此,我走上了搦笔写作这条不归路。
2017年3月,我挥别“娘家”——复旦万科实验学校,这也算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由此,过上了“从前日月属官家,自此光阴为己有”“棉桃裂壳一身松”的退休生活。吾生碌碌,一生庸庸,不修仕途,无勋章可炫耀于世;又未治家产,无裕资可泽被后裔;退而求次,开辟我退休后搦笔挥毫乐而为之的战场吧,也算“归田不卸甲”。 特别欣赏木心的一句隽语:人生在世,需要一点儿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到了我这把年纪,“建功立业”“大有作为”这类的话业已渐行渐远,只是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充实些倒是实情。
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在其随笔《退休者》中说:“人一旦事务缠身,便失其灵性”。诚哉斯言!退休后,我不必汲汲为稻粱谋,不操业已成家立业孩子之心,不操家务事之心,不操外面纷乱杂事之心,心无旁骛地埋头笔耕;心态更从容,精力更集中,写作更专注,本着“眼睛向下,生活折中,情趣向上”宗旨,要求自己即便退休有了大把时间,也绝不随意浪费,不让一天闲过,不叫一天白过,莫负晚霞好时光。诚如陆游在一首诗中所云:“老觉人间岁月遒”,这个“遒”是急速、迫促之意;亦如费孝通所说:“时间之少,生命之短,到老才体会得真切。”之所以感觉时间过得一年比一年快,是因为时间对我而言一年比一年重要。我尤其欣赏法国蒙田的这句话:“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文字靠天,文章靠练”。我以屏为媒,以字为介,情立屏上,神孕形中,案牍劳神,先前以一周一篇千字文;后来则以一天一篇倚马可待的速度与豪兴,兴到神来,搦笔挥就,遗留雪泥鸿爪。稿既成,或贴于网站和微信,或投于报刊。迄今我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纸质文章500多篇;获得了各类征文八十多个奖项,并于2017年在文汇出版社出版两部散文集。2023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闵行区老干部局组织的“春申晚霞”网宣队,又于同年7月下旬参与了“上海市首期早上海老记团”,在二年多的时间里,分别在“春申晚霞”网站和《新闻晨报·客户端》发表文章900余篇,讴歌先进,揄扬好事,针砭落后,抨击时弊,致使我的老境生活既充实又精彩,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曼罗兰有言:“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威胁,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情的减退。”斯言诚哉!人到老境,思维衰退,阅读与写作便是灵魂的舞蹈,思维的砥砺,可弥补衰退与迟钝的提前到来,也是最佳的“脑健操”与“练脑术”;只有不断“充电”“蓄电”,才能不断“放电”“闪电”。 翻阅不止,翻越不止。诚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退休后我遨游书海,沐浴墨香,有闲可读点闲书,唠点闲话,写点闲文。低头撰写文章,抬头体验生活,埋头阅读书籍,仰头面向未来。阅读与写作是左右两翼,既可提升我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注,也可提醒我对日常形势家事琐碎事的关心,激发我对万事万物世态人情的兴趣与思考,刺激我大脑皮层细胞的活跃,似乎拥有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使我的学习劲头依然不减,写作情绪依然高涨,心态依然年轻,精力依然旺盛,一颗心在燃烧中创作,一腔情在笔墨中抒发。同时,做个电耕的“键盘侠”,有利于锻炼手指的灵活程度,活跃大脑思维,预防老年痴呆。故而,我乐做老年“耕夫”,沉浸在文字的“伊甸园”,浸淫于词语的“欢乐谷”,尽管耗神,但能传神,经常写家事国事天下事、琐事俗事身边事。当我引经据典时,并非为炫耀而掉书袋,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沐浴和融入在志同道合作者的思想里。
“不如意事常八九”。人到晚年,也许种种不如意之事尤多。写作,既是我精神亢奋的“刺激素”,又是自我保健的“维生素”和“营养素”,还是对抗老年疾病的“抗生素”,有利于宣泄情绪、抚慰心灵、起到“暖宝宝”般的特殊功效。文字落在纸上,敲在键盘上,显示在屏幕上,一字字一句句一行行,起到了倾诉的作用、宣泄的效用,抚平灵魂的实用,心绪渐趋平复,烦恼挥之远去。在供职的年代里,我感悟那“工作是美丽的”丰蕴;在退休后的时光中,我享受这“忙活着是快乐的”真谛。人的寿命决定了人生的长度,人的履历和活动范围决定了他的宽度,人对事物的感悟力与欣赏能力决定了他的厚度与深度。这三者相乘,就是一个人人生中的容积率。
真该感恩“千年不遇我逢辰”的大好历史新时期。文运连着国运,国家兴则文学兴。我的文字之所以能够频频见报,就在于而今各种报刊杂志繁荣昌盛,写作者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大书,若有兴趣、有能力把它记录下来,都是一首值得回味的奋斗之歌、一匹文字的锦缎。不奢望拙作“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仅仅像欧阳修认为的“文章止于润身”,又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言:君子之学,以美其身。虽说这些文字对他人也许无足轻重,但于我而言重若泰山,无疑增加了我生命的厚度、长度和精彩度。有句话说“儿子再不好也是娘身上掉下的肉”,我对我自身掉下的“肉”是珍视的、疼爱的、宝贝的。它们都是我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是耗费脑细胞后的产物;偶尔有些微薄的稿费,那是我生命的折旧费而已。写作是对写作本身是最好的报酬与犒赏。写作者犹如蜘蛛吐丝,网住的,只是自己;又如蚕宝宝吐丝,只为自己筑了一厢情愿的化蝶之梦。我的书写,力争清新中伴着秀雅,秀雅中透着老辣,老辣中有着华彩;祈望今天比昨天更好一些,明天比今天更精彩一点。不过,虽说晚霞美,然而,我晚上绝不挑灯夜战,我知道,“多吃半夜饭会少吃年夜饭”,搞写作不靠拼命靠长命。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幸福》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编辑们从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了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在海边用沙子筑好城堡兴高采烈的儿童;3.为婴儿洗完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看来,老夫虽称不上艺术家,然而庶几忝列第一条也!我就像胸口挂钥匙——开心。善莫大焉,幸莫大焉!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晚年的我,在快乐中养身,在文字里养心。读书写作赏心事,愿将心血付此事。写作,于自己如同窃窃私语,于媒体仅仅多了些呓语;让我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成了我晚年精神的主要寄托、生活的追求、快乐的源泉;为我的晚霞生活营造了情趣,增添了兴趣,倍增了乐趣。做一个有成就感的老人,我将笔耕不辍,树立“不怕写、写不怕、怕不写”的三重境界;何以解忧,唯有写作。
|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老小哈哈
- 等24人点赞

精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