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屈辱到前行 ——【游览随记】之四十八

字体调整: | |

 

从屈辱到前行

——【游览随记】之四十八

 

毕文杰

 

 

       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弥勒市到蒙自市,路途较远,女婿开了两个小时的车才抵达。来到蒙自市市郊的观澜街道碧色寨村,这里便是滇越铁路纪念馆所在地,也称为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

       在滇南的阳光下,锈迹斑斑的铁轨仍在延伸。那些嵌花枕木缝隙里的暗红痕迹,是百年前凝固的血泪;铁轨叩击大地的回响,至今仍在诉说着一段屈辱、抗争与觉醒的历史。公园内的几个方位上,共立有二十块黑褐色的版面,似沉重地倾诉着那段过往的岁月。

 

 

 

 

 

       1903年,法国人拿着不平等条约的图纸,在滇南的崇山峻岭间画下一条直线。他们要将云南的锡矿(个旧锡矿当时占世界产量的五分之一)、木材、茶叶、药材等,沿着这条铁路运向北部湾。数万华工被驱赶到工地,他们腰间系着草绳,手里攥着锄头,在摄氏零上三十多度的酷暑与零下冰点的寒冬里,用血肉之驱对抗着喀斯特地貌的坚硬。

       屏边县的人字桥是这段血泪史的缩影。这座横跨百米深谷的钢铁建筑,没有用一颗铆钉,却凝结着800多名华工的生命。当地老人至今记得祖辈的讲述:工人被吊在悬崖上凿孔,稍有不慎便坠入深渊;疟疾肆虐时,工棚里每天都有人再也醒不来,尸体像柴薪一样被拖到山谷掩埋。法国监工的皮鞭抽在身上,留下的不仅是伤痕,更是刻在民族骨头上屈辱印记。

 

 

 

 

       但铁轨能丈量距离,却锁不住人心。1910年铁路通车那天,当地一列蒸气火车喷着浓烟驶过碧色寨,站台上华工没有欢呼。有人悄悄在铁轨下埋下刻着十字的木牌,有人望着火车远去的方向,眼里燃起从未有过的火苗——他们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力量,也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沉默只能任人宰割。

       觉醒的种子在铁轨沿线悄悄发芽。1915年讨袁护国军沿着滇越铁路北上,铁轨上的枕木仿佛都在为正义震颤;1938年,当沿海港口被日军封锁,滇越铁路成为抗战生命线,无数民众冒着轰炸抢运物资,曾经的屈辱铁轨,此刻成了抵御外侮的钢铁动脉。碧色寨前法式站屋里,中国工人偷偷学习机械原理,他们用削尖的竹片,在地上图画纸,梦想着有一天能造出自己的火车。

 

 

 

 

       如今,蒙自海关旧址的展馆里,静静地躺着一枚锈迹斑斑的铜质工牌,编号“734”。这是当年华工的身份证明,也是他们存在过的唯一痕迹。旁边的照片上,一群赤膊的华工站在铁路旁,身后是呼啸而过的法国火车,他们的眼神里,有疲惫、有愤怒、更有一丝不甘屈服的倔强。

       百年后的今天,米轨火车仍在部分路段运行。当列车驶过人字桥时,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声响,像极了当年华工们低沉的呐喊。那些凝固在枕木里的血泪,早已化作大地的养分,滋养出一个民族的骨气。滇越铁路不再是屈辱的象征,而是一座露天博物馆,每一段铁轨都在提醒我们,唯有不忘,才能让普众心有警惕;唯有觉醒,才能让苦难成为火炬;唯有自强,方能让大地不再颤抖。

 

 

 

 

 

 

       阳光照在铁轨上,折射出金属的光辉。外孙女突然跑过来对我说:“外公,你听,什么声音”?噢,返校日吧,不远处的村寨里,孩子们正在学校里朗读,声音清脆。

       少年们的朗诵声撩过铁轨,恰好撞见几个穿着当年蓝色学生装的孩子们,在铁轨边拍照。老铁路静立着,将百年的记忆揉进眼前的鲜活,外孙女望着这一切,似也读懂了几分时光的重量。

       今天的中国,高铁纵横万里,不再需要依附他人的铁轨;但我们记得滇越铁路的故事,因为它提醒我们:主权与尊严,从来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自己一拳一脚掙来的。滇越铁路是刻着苦难的记忆史,是写着拼搏的奋斗史,是向着未来的开拓史。

 

 

 

 

 

       附录:1.滇越铁路是东南亚地区一条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经中越口岸河口)的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为米轨铁路(两根铁轨之间的距离为1米,而我国主流铁路轨距为1.435米),呈南北走向。滇越铁路被《英国日报》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2.滇越铁路(中国云南境内465公里)目前仍在运行。滇越铁路中国境内现称昆河铁路,2003年6月起基本停止客运,但保留着货运功能。3.目前,滇越铁路开远至大塔段运行着国内唯一一小段客运公交列车。这是一趟兼具公交和旅游性质的短途旅客列车,为乘客提供独特的旅行体验。开远至大塔的滇越铁路段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境内,全长11.6公里(往返票价20元)。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7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7人点赞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书虫2025-09-14 10:54:15

    转发浦江思源缪教授的点评:毕老师的文章抹去了历史的尘埃,是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文化视角问题。 滇越铁路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是非凡的:它既是列强侵略中国的通道,也是抗战时期重要的国际运输线,具有双重历史意义。好文章,必须点赞![合十][强][玫瑰][握手][玫瑰][强][玫瑰][强][玫瑰][玫瑰][玫瑰]

    举报

  • 国强2025-09-14 10:13:25

    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的见证者。游览之中,铁轨叩击大地,诉说着一段屈辱、抗争与觉醒的历史,沉重地倾诉着那段过往的岁月。点赞《从屈辱到前行》的游览随记佳作!

    举报

  • 石腊红2025-09-14 09:31:41

    昔日锈迹斑斑,铁轨凝固百年血泪;今朝高铁纵横,神州筑起时代梦想!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讲述。史料详实,情感真挚,主题鲜明,文笔优美。点赞佳作!

    举报

  • 张载养2025-09-14 08:30:21

    一路前行,不忘过去 从屈辱到前行,这不是选择,而是经历;锈迹斑斑的铁轨,枕木缝隙里暗红的痕迹,诉说着久远的过去/。 100多年前,西方列强看中云南的锡矿,拿了张图纸,就来中国筑路、占地;数万华工冒着严寒酷暑,艰难面对地势的险峻和山石的坚硬;铁路建成了,少了很多华工的身影;矿石运走了,留下华工无奈的叹息。 滇越铁路也曾为讨袁护国出力,抗战时期更是不可或缺的生命线;百年后的今天仍有部分路段在继续运行,不再是屈辱的象征,而是支撑强盛的路基;中国铁路早已称雄世界,一路前行,但不会忘记屈辱的过去。 为毕老师的游览随记佳作《从屈辱到前行》点赞!

    举报

  • 136517303702025-09-14 07:31:15

    碧色寨里歌声扬,红河两岸丰收忙。当年屈辱永不忘,昂首屹立更坚强。毕老师的佳作《从屈辱到前行——【游览随记】之四十八》以一段曾经屈辱不堪的铁道筑路史,还原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屈不饶地奋起反抗才能赢得民族自尊的史实。如今红河两岸的各民族都过上了好日子,云贵高原早就脱贫致富走上了康庄大道。但是民族气节不能丢,受过的屈辱不能忘,励精图治,勇毅前行,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毕老师的佳作点赞!向毕老师致敬!

    举报

  • 书虫2025-09-14 06:19:40

    赞毕老师佳作 屈辱落进枕木里/ 铁轨叩击着大地/ 百年前的血泪史/ 滴滴在人的心里/ 吊在悬崖上凿孔/ 不慎便坠入谷底/ 遗体像柴薪掩埋/ 刻在骨上的印记/ 露天的博物馆里/ 留着当年的遗迹/ 岁月不会再颤抖/ 民族的脊梁挺立/ 晨钟回响的声音/ 飘来簇新的气息/ 高铁纵横千万里/ 穿过岩洞飞天际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 你没有登录

收藏夹名称

×
×
评论
点赞
分享
导出图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