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明强,120年的传承
9月1日,我受姚凤校长邀请,参加了闵行明强小学“两百铸新章百廿薪火传”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活动由气象精神进校园和百廿校史启新馆两个部分组成。作为学校创始人杨光霖的曾孙,我游览校园的气象公园,与孩子们一同观测风云变幻,内心满是“风雨雷电见担当”感慨;我站上主席台,托起那块写有“1905”字样的模块,胸中饱含“精神地标立校园”的激动,那份跨越百年的传承之重,在我心中激荡起最强烈的共鸣。
校史馆启动仪式的现场,布置得庄重而富有历史感。从1905到2025,10多个承载着学校岁月变迁的历史模块安放在“明强”两字组成的立体雕塑之中,如同等待被唤醒的时光拼图。当主持人念到我的名字,让我作为第一位上台取下模块的嘉宾时,心中油然而生无比坚定和一丝敬畏。我要接过的,不仅是一块镌刻着“1905”字样的纪念模块,更是曾祖父杨光霖先生当年办学育人的初心,是明强小学120年薪火相传的精神根脉。
1905年,曾祖父杨光霖怀揣着“教育救国、启迪民智”的理想,在七宝镇创办了这所学校。彼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他深知,唯有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才能为国家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百余年来,从最初的简陋校舍到如今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校园,从几十名学生到几千名学子在此茁壮成长,明强小学坚守着“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的办学理念,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而今天,当我将这块象征学校起点的“1905”模块捧起,与历任校长、校友代表、政府领导及各界嘉宾站成一行时,我如同再一次看到了曾祖父当年奔波办学的身影,看到了一代又一代明强人“百分百努力”的坚守与付出。身边这座融合了120年文脉的校史馆,从此将成为校园里的精神地标,让每一位走进这里的孩子,都能触摸到学校的历史温度,感受到传承的向上力量。
于我而言,参加这场传承活动,从来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份“责任”,一份义不容辞的使命。从小,父亲杨挺时就常常向我讲述曾祖父办学的故事,那些关于坚守、奉献与担当的片段,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我深知,作为杨光霖的后人,我不仅是这段历史的铭记者、阐释者,更应该是传承者、践行者。当看到“明强”二字雕塑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整呈现,当听到孩子们齐声诵读学校校训时,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传承,从来不是简单地回望过去,而是要将先辈的精神融入当下的行动,让这份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次活动带给我的启迪,远不止于对校史的深入了解。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他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这让我想起曾祖父当年办学时的初心——教育的本质,就是用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用一种精神影响一代人。而在参与校史馆启动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传承”二字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作为一名上海优秀志愿者,我早已投身于上海老干部乐龄早上海公益活动,一起致力于为老年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这次明强小学的传承之旅,更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行动方向:我要将曾祖父那辈文人志士“以己之力,服务社会”的风范继续发扬下去,在公益活动中更加积极地发挥先锋作用,用耐心和爱心陪伴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用实际行动诠释“明强精神”中“担当”与“奉献”的内涵。
明强校史馆庄重的灯光照亮了墙上杨光霖那端庄的相片,我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百廿岁月流转,明强精神永存。作为创始人的后人,我会永远铭记这份传承的责任,在公益之路上坚定前行,让先辈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让“百分百努力”的价值追求,成为更多人前行的力量。这不仅是对曾祖父的告慰,更是对明强小学百廿文脉最好的延续。
|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杨克元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