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我当“总编”这几年
我当“总编”这几年
张福生
浦江思源是一个集体博客的网名。这个博客由黄浦区浦江思源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负责撰稿、发稿。刚开始时,实行各自发稿的办法,后来改为专人统筹发稿、审稿。我是这个团队的召集人,这个任务自然落到我身上。从此,我就有了“总编”这个戏称。屈指一数,退休后在这个任上干了已有六年之余。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自己很清楚,力不能逮。论资历和才华,远不及网宣团的其他成员。这里群英荟萃、高手林立。说实话,我曾深感惶恐不安。好在他们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都虚怀若谷,谦逊和蔼,并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浦江思源一路过来,至今仍然那么兴旺,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
博客是进入互联网时代才有的,这是一个新的宣传学习阵地。自2016年8月上海市委老干部局门户网站“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博客空间”(这个博客空间链接在老小孩网站)开通以后,一批离退休干部网宣团队和网宣个人陆续进驻“博客空间”。其作用是发挥离退休干部各自的政治智慧、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等优势,紧紧围绕“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的主题,在网上撰写、推送博文,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我们浦江思源网宣团于2018年7月成立,目前有16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离休干部,94岁高龄,有四位退休的局级老领导。现在的运作方式是,个人撰稿后发浦江思源草稿箱,或把文稿发我个人微信。我的任务是审、编、发、评。审,即发上来的稿子都要看一遍。网宣团成员的政治素养、文字功底都很好的,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只是偶尔有需要商榷之处。工作量较大的是编、发,每一周之内,我需化一定的时间编辑稿子,如配图、设置字体和页面等。每天一早,我还在床上,睡眼惺忪地拿起手机发出博文,同时转发到网宣团微信群,就像广播电台每天播送早新闻,365天,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日日如此。然后,群里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一条条点评,一个个点赞出现在手机屏上,十分的活跃和亮眼。
我老伴调侃我,退休弄得像上班一样。确实,有时弄得有点忙,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但是,这个忙使得我和网宣团同仁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充实而有意义。至今,浦江思源共发文2965篇,阅读量总计有153万人次之多。发在网上的不少文章,单篇阅读量超万,并获得了不少点赞,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其中一些优秀的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产生了很好的宣传辐射效应。我们浦江思源网宣团曾在区老干部工作会议上一次作交流发言,一次作书面交流,得到了区委领导和老干部局的肯定。
这几年,与其说我是“总编”,还不如说是“学徒”更为恰当。我原来对网络、智能等不是很懂,由于编辑的需要,促使我去学习这方面许多新的知识。现在,我不仅能熟练操作在老小孩网发文,而且在美篇、小红书、抖音、视频号、头条上都会发文。我还学会了使用剪映编辑短视频,学会了使用豆包、DeepSeek等人工智能为文章配图、润色等。因为要审核博文,我就要仔细阅读,我从中便潜移默化地学到了不少写作新知识。当读到一篇好文,内心感到十分的滋润和舒适,我慢慢细品,获益匪浅。我也欢喜写稿,这几年,我写了一些博文,其中,发表在《上海老年报》《城市导报》《上海老干部工作》《黄浦报》等报刊杂志上共有60多篇,有的还获奖,有一篇获《上海老年报》征文优秀奖,有一篇获上海市第二届“我心目中的最美老年学员”主题征文二等奖。当“总编”,压力变成了动力,成了我退休生活新的开始。夕阳之年有了新的成长和进步。
当“总编”,我收获了更多的感动,催化了精神升华。我耳濡目染,看到了网宣团的每位成员不图名利,辛勤地在网络上耕耘的使命感,他们为了写稿获取素材,有耄耋之年登上豫园湖心亭顶楼去调研的;有不顾劳顿,冒着严寒,顶着烈日上门采访当事人的;有不顾眼疾,忍着酸痛把写稿当成任务去完成的等等。几年来,他们中有的撰稿已有数百篇,这是丰硕的精神成果,是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是交出的一份满意的答卷。我还看到了网宣团的每位成员认真负责,用心地在网络上把关的责任感。我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毕竟有限,有时还会出错。一旦发现问题,他们就会及时个别发微信提醒我,这篇文章哪里不妥,什么地方有错别字,其中有一位已是鲐背之年的离休干部,他已把浦江思源当作了晚年生命的精神支柱。当我对有些问题吃不准时,去请教群里的老领导时,他们会十分热心、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这一件件、一桩桩本身就是最好的正能量,正是实践和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我们曾在线下活动时,白发老人戴上红领巾,唱起了“少年先锋队队歌”,不忘初心使命;近三年,每年一次自发、自费、自愿组团去旅游畅想,拥抱青春岁月。
一个网宣团凝聚着合力,成了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始发地,集合点。这里充满着童心和活力,可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总编”是戏语,以上我所经历和感受的却是真实的。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 等47人点赞

精选留言
霜木
2025-09-12 21:30:38
赞“总编”,这个“总编”是自封的,自封是要有底气,有魄力的,特别是在群英荟萃,高手林立的“浦江思源”,更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能把“浦江思源”网宣队搞得热气腾腾,生气勃勃,”总编“领导有方。”总编“的成绩,离不开老领导的支持,区长、局长、部长放下架子,甘当普通一兵,榜样力量无穷。离不开集体智慧。那一个个富有特色的讲述栏目,那一场场”当好老小孩,共建新家园“、”走进E时代争,当报春鸟”等主题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号召,有引领,催人奋进。 赞”总编“,集统稿,审稿,配图,发稿于一身,天天审,天天发,那2965篇文章里浸透了”总编“和队员们的汗水和心血,这个总编干得乓乓响。 学习“总编”好榜样,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传递正能量,奉献在路上!
浦江思源 谢谢霜木老师的关注和美评!谢谢您长期以来对浦江思源的关爱和支持!祝您安康!我们这个团队的老领导、老师确实好,我是身在其中,深受感染,也是一种幸运! 举报
水晶之夜
2025-09-12 11:10:51
《我当“总编”这几年》一文,深情讲述了张老师担当“浦江思源”网宣团队“总编”的动人经历,这份工作从审、编、发、评入手,365天如一日,非常辛苦,如今能坚持7年,实属不易。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群里各位老领导和老同志的辛勤付出。 通篇文章没有豪言壮语,却处处流露着奉献、学习与温暖的团队情谊。其实,退休并非终点,而是新成长的起点。张老师在服务他人、传播正能量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新媒体技能,更收获了精神上的丰盈与感动。所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是这般从容、充实又明亮的晚年生活最好的注脚。点赞张老师佳作!
浦江思源 谢谢小黄老师!您也为浦江思源付出了很多,很辛苦!在此,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举报
张载养
2025-09-12 08:05:12
为“另类”总编叫好点赞 当“总编”不易,愚稍有涉足,略知一二;当然也有挂名、“笑纳”的总编,十分轻松,还可时常得意;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必细究。 眼前的这位“总编”,出任6年有余,天天值勤、操心,以日计已2000多天;那可不是季刊、月刊,而是天天出版的日刊;从选题、组稿、审核、编辑、配图到发刊,说从眼睛睁开忙到夜深睡下,绝非夸张;幸好有几位好助手、几个快笔头,帮着撑门面,否则会累得更呛;特别钦佩(更确切的说法是敬佩),他的“半夜鸡叫”;自己也是写作大家,高光时刻总让别人登场;自己的佳作美文,常在无人问津的“垃圾时间”悄然一闪;唯有今天例外,给了“总编”耀眼的C位,那是因为“总编”之前,还有“浦江思源”的招牌。 为“另类”总编叫好,为称职“总编”点赞!
浦江思源 谢谢张区长!您也为浦江思源付出了很多,很辛苦!在此,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举报
13651730370
2025-09-12 07:42:58
审编发评皆辛苦,把关润色瑕疵除。精心指导绘宏图,高歌猛进网宣路!福生老师的佳作《我当“总编”这几年》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让读者分享了作为网宣团队掌舵人那辛苦并快乐着的向善向上的阳光心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是我们每一位网宣团队成员都值得一读的作品。为福生老师的佳作点赞!向福生老师致敬!
浦江思源 谢谢开凯老师!您也为浦江思源付出了很多,很辛苦!在此,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