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重温抗战峥嵘岁月 铭记先辈光辉形象
九月三日上午,在区委老干部局集中收看北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实况直播。吃好中饭我就到醉白池公园,观看正在展出的《抗战中的松江儿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文展》。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松江人民作为全国4万万同胞中的一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胸怀爱国壮志,挺起民族脊梁,英勇抗击侵略者。展览选取了松江儿女抗战期间,在“各界抗争”“统一战线”“外交风云”“文化救国”“国防建设”等五个方面的88幅老照片及详实的文字史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把生命和热血洒在九峰三泖、中华大地的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荡气回肠。
松江县第一个民选红色政权--泗宝区公所
中共唐家浜地下支部--松江、青浦间的战斗堡垒
中共新桥地下联络站--隐蔽战线的斗争
松江爱国师生,于国难当头之际奋起反抗
夏秋生--巍然屹立如方塔的少年抗日英雄
松江费家--将家族血脉融入民族命运
马荫良--香港版《申报》刊登周恩来重要启事
史量才--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
朱孔阳--在社会救济中开展抗日救亡
西门宗华--促成中国军事代表团和斯大林的会见
王寒碧先生营救司徒雷登
张勤进--赣南抗战 功勋卓著
顾葆裕--光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少将师长
何公超--《儿童日报》四年苦斗
赵家璧--抗战时期出版界的一颗彗星
赵祖康--修建滇缅公路,打通支援中国抗战的唯一国际通道
孙俊人--深耕无线电通信,为抗日战场提供“眼睛”和“耳朵”
杨孝述--重视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
张一苹--电影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应有利于抗战
故乡的先辈们一个个镌刻着烽火记忆的抗战故事,他们有的是军人、是文人、是学者、是工程师,有的是学生、孩子、普通老百姓,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甘于忍辱负重,勇于流血牺牲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站在展厅脚步难移。重温松江儿女抗战记忆,先辈的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心间。
走出展厅,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我的第二故乡松江(我17岁参军来到松江至今已经65个年头)是人文历史悠久的上海之根。这里不仅有衣被天下鱼米香、书画风流文运昌,还有刚烈悲壮的中华精神、舍生取义的报国情怀。展览不仅是为了铭记曾经的苦难,致敬先烈,更是为了从那段历史中汲取信念和力量,传承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贡献力量。
在那里,我领到了一本赠送的书--区委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的《铁血云间--松江抗战记忆》。讲解员告诉我,这次图片展览就是从书中选出的几个故事。全书有70多篇文章,362页、34.7万字,是第一部真实、全面反映松江地区和松江人民抗战记忆的历史著作,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拿在手里沉甸甸,这是松江人用铁与血写成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要抓紧时间认真阅读。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习之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