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观看202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有感
摘要: 2025年9月3日,中国在北京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展示国防建设成就。受阅部队军容严整,新型武器装备集中亮相,包括99C主战坦克、歼-35隐身战机、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等,体现军队现代化和科技自主创新。阅兵彰显中国强军成果与维护和平的决心,激发民族自豪感,警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202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在首都北京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阅兵式。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强国强军成果展示。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全程,内心深受震撼,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伐铿锵、军容严整,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光辉形象。从三军仪仗队的挺拔身姿,到各军兵种方阵的整齐划一,无不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而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一系列新式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它们以“全新型号、全系统化、全自主可控”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地面装备方阵中,新一代99C主战坦克首次公开亮相,采用全新数字化火控系统、主动防护装置和混合动力系统,具备更强的机动性、防护力和信息化作战能力。紧随其后的是PCL-210新型车载加榴炮和PHL-20远程火箭炮系统,其精准打击与快速反应能力,标志着我军炮兵火力打击体系迈向智能化、模块化新阶段。此外,红旗-19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红旗-26反导拦截系统等新型防空反导装备列阵长空,构筑起更加立体、高效的国土防空网络。
空中梯队更是气势如虹。歼-20B隐身战斗机以双座改进型编队飞行,具备更强的态势感知与指挥控制能力;歼-35舰载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标志着我国航母舰载机力量迈入隐身时代。运油-20空中加油机、空警-600舰载预警机、歼-16电子战飞机等特种作战飞机相继飞过,展现出我军空中作战体系的完整性与先进性。最令人振奋的是,无侦-8高空高速侦察无人机、攻击-11隐身无人攻击机以及“暗剑”新型无人作战平台的出现,预示着未来战争形态正在向智能化、无人化加速演进。
战略打击梯队中,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东风-27高超音速滑翔导弹、长剑-100超音速巡航导弹等“大国重器”压轴登场。尤其是东风-27高超音速武器,具备极强的突防能力与精确打击能力,体现了我国在尖端战略武器领域的重大突破,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强战略支撑。
此次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让我深刻认识到,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和平与人民幸福的基石。从“万国造”到“中国造”,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人民军队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世界一流。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看202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战鹰列阵划破长空,当铁流滚滚驰骋大地,当一件件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式装备驶过天安门广场,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一种深沉的历史回响与强烈的时代共鸣。
看到新一代99C主战坦克稳重前行,歼-35隐身战机呼啸而过,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震撼亮相,我不禁热泪盈眶。这些装备不再只是冰冷的钢铁,它们承载着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奋斗,凝聚着中国智造的智慧与尊严。我曾以为和平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场阅兵让我深刻反思:今日的安宁,是无数军人枕戈待旦、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换来的。我们之所以看不见战争,是因为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替我们挡在了危险之前。
回望80年前,我们的先辈用血肉之躯抵抗侵略,武器落后、装备匮乏,却以不屈的意志赢得了胜利。而今天,我们拥有了世界领先的军事科技,拥有了捍卫和平的底气。这种跨越百年的巨变,让我深深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也更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更令我动容的是,阅兵中不仅有威武雄壮的战斗方阵,还有抗战老兵方队在敬礼中缓缓驶过。他们布满皱纹的脸庞,坚毅的目光,仿佛在诉说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那一刻,我意识到,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示未来。我们这一代人虽未亲历战火,但必须传承先烈的精神,肩负起维护和平的责任。
同时,我也在思考: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目的不是炫耀,而是守护。守护国家主权,守护人民安全,守护世界和平。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阅兵展示的是能力,更是决心——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心。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或许无法投身军旅,但我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传播正能量,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支持国防建设。唯有每个人都心怀家国,民族复兴的伟业才能真正实现。
这场阅兵,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信念的升华。它让我更加坚信:强国必强军,军强才国安。未来之路,我将与祖国同行,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盛世中华。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司一良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