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纪实】那年,我们连队的“春荒”纪事(下)|缪新亚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6月08号 06点 阅读 7803 评论8 点赞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纪实】那年,我们连队的“春荒”纪事(下)

 

缪新亚

 

 

       那年的春天,不正常成了常态:冬天特别长,开春特别晚;粮食,往年入冬前就全部入仓;那年到开春还未结束。“革命”,轰轰烈烈;生产,三天打鱼二天晒网。俱乐部门前墙上的大字报越贴越多,指导员连长说话都不灵了,基本靠边。

       春播春耕不等人,劳力紧张,紧缩后勤,我被从麦场抽回——麦子剩下最后一批还摊在场上,等待拖拉机压碾,扬场;最后脱粒的苞谷,与芯子一起混杂堆放场边。麦场由王博独守门户。

 

 

       春播誓师大会,“万啰嗦”动员,他好像短时间内经历了沧海桑田,一下子老了不少:脸黑得没了光泽,褶子更深了,像皲裂的靴皮,仍然叼烟说话,没有大道理,还是夹杂一些谚语俗话:什么“田要深耕,儿要亲生。”什么“春天你哄地皮,秋天地皮哄你肚皮”之类。

       他的车轱辘话还没开始“转圈”,就被人哄下——要他交代当年被大炮“轰”过来(起义)的情况,“万啰嗦”耷拉的眼皮努力往上翕开,忿然作色,胸脯起伏,但话语却平静,仍然从俗话谚语开场:“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

 

 

       车轱辘话还没开“转”,就被吆喝打住,要他提供起义的证明人。

       一旁的吴老头:耐不住了,雷嗔电怒,如火山迸发,“三奶奶”出口以后,便是拍脑打脸,怒吼道:“你们太过分了!”——但经过“革命”锤炼的小将们已经不吃他这一套了,会场嘘声一片。

       只见“吴老头”气得浑身哆嗦,脸色发白,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嘴里蹦出一句:“年轻人,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你们!”——春播誓师之火被吐沫星子浇灭,不欢而散。

 

 

       回到连队,我在麦场半年多攒下的肉膘很快耗完,饥饿随即而来,如影相随。我和几个比较听话,干活识相作乖的伙伴被2位领导看中,安排春灌放水。塔里木的盐碱地,每年春天要大水漫灌,进行压碱保墒。春灌放水,对春播春种,乃至全年的收成至关重要。需要日夜不停,是最累最苦、最重要的活儿,尤其是晚班,整个夜晚都是提心吊胆,饥寒交迫中度过。

 

 

       渠水缓缓流淌,表面结着薄冰,看似驯顺,却暗藏杀机,渠道和田埂,上层已经解冻,土质松软,下层暗藏冰窟窿,经水一泡冰窟窿立现原形,随时会决堤垮口,用不了多久便汪洋一片,如若这样,第二天绝对会引发一场政治性的现场批斗会。

 

 

       春夜,料峭而漫长,四下一片漆黑,黑暗强化了恐惧,恐惧又加深了黑暗。

       手提马灯,在渠堤田间来回巡视,听到漏水的声音便心惊肉跳,面对决口别无选择,只能跳进带着冰渣的渠水,用双腿挡住湍急的流水来堵渠加埂。虽然穿着高统胶靴,衣裤往往被打湿,一场厮拼,一身大汗,寒风飕飕,棉衣棉裤早冻成了泥水“铠甲”,稍有空隙,燃一堆篝火,经常整晚都是在“水深”与“火热”中反复,在恐惧与抗争中煎熬,好在半夜里,或是“万啰嗦”,或是“吴老头”会来田间巡视,遇到垮渠,他们一起下水封堵。送来热腾腾夜班饭,他们一口不吃,一次“万啰嗦”还从怀里掏出半个窝窝头,啃着带着他身体余温的馒头,让我温暖了一晚上。其他同伴说,他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抵抗艰苦和恐惧,身体需要能量,肚子需要充实,胃里却每天空洞着,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一天,饥饿之中的我,没想到,遇见了我的“生命之伞”!

       那天,天刚放亮,我站在高高的渠堤上,察看地块进水的情况,一切正常!

       紧绷了一晚上的神经陡然松驰,疲劳与饥饿立马袭来:劳累,睡一觉便可恢复;饥饿,是要有食物来填充的,而三月的塔里木,寒凝大地,草芽尚未钻出地面,不见一点绿色,哪来食物!此时,也许我的眼珠已经绿了,隐隐约约看到田里有一簇灰褐色的仿佛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觉走近去看,那竟是一窝蘑菇!伞一般高擎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可能是出土久了,蕈盖都发黑了,手一捏便流出黑水,墨汁一般。掰开,里面还有小虫在蠕动,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本能地想,能吃吗?又怕有毒。

 

 

       在为难之间,正好“吴老头”清早出来巡视,我拿着蘑菇向他咨询,他告诉我:我们连队有一些生荒地,埋着一些胡杨树的朽木枯枝,到春天是会萌发出一些蘑菇来的,一般来说,有毒的蘑菇总是色彩鲜艳的,黑漆叭叽的一般无毒,更何况,虫子吃得,人也吃得!我正喜出望外,只见他竖起食指,对着嘴唇,“嘘”了一声,表示此事不宜声张,一则地里的蘑菇并不多见,二则知道的人多了,连队“饿狼”们都来的话,会毁坏田埂和麦子的(冬麦也要放水,也长蘑菇),你们春灌放水最辛苦,就你们吃点,填填肚子吧,老天有眼哪!

 

 

       我把这消息,传给了放水的同伴,后来,每天清晨我们都会进入放过水的条田,去寻找蘑菇,由于气温太低,大部分蘑菇尚处于地下,但已将湿土顶得隆起,只要对准微隆并有裂缝的泥土,一坎土曼(工具)挖下去,准有一窝蘑菇,白生生、肥嘟嘟!我们用衣服包起,悄悄潜回连队,挑水生火,经过去根、清洗、下锅、撒盐…不多久,一锅清水蘑菇煮就,飘散着泥土的的香味,一阵风卷残云,嘴里不迭地数说着:鲜——爽——饱!任凭连队里红旗飘飘,口号声声——大部分知青都在“抓革命”,只我们这些家庭有点问题的,在促着生产。顶门睡觉,挺着肚子,进入梦乡。

 

 

       始终记住“吴老头”说的话,守口如瓶,一切都是在暗中进行——资源有限,怎么能让其他人知道呢!于是,蘑菇有了一个美丽的别称——生命之伞。

       庆幸我们这些人因祸得福,整个春天,都在“生命之伞”的庇祐下度过。

 

 

       春荒还在继续,饥饿还在蔓延,乱象不断出现,“万啰嗦”和“吴老头”一直在为10连的知青的饥饿揪心,虽然有人让他们靠边站,作检查。

       看着麦场上残余的麦子、苞谷,天天在发黑霉烂,鸟啄鼠偷,他们心痛,机耕队的拖拉机也始终没来碾场,场部的领导各处半靠边状态,自顾不暇。请示汇报,都没有回音。

 

 

       万啰嗦与吴老头打起麦场上的烂麦子,霉苞谷的主意了。让这些粮食霉坏烂掉,还不如解救饥饿中的知青呢。他们知道,私自处理国家粮食,化大公为小私,是绝对不允许的!特别是在那种形势之下!他们豁出去了!

       他们让牛马拉着石碾压场,组织一批老职工和听话的知青翻场,抖麦草,扬场,抢救出一批霉变的麦子和苞谷粒,足有几百斤之多,经过筛分,一部分交伙房。一部分给猪圈。这以后,伙房每天晚上多了顿包谷糊胡的加餐,早晨的苞谷馒头明显大了——虽然都带有霉味,后来猪圈还有肥猪出栏,伙房的菜又多了些荤腥和油水。

 

 

       该来的还是来了:后来有人告发“万啰嗦”与“吴老头”将国家战备粮,为连队私利,在党内受批判,做检查,还挨了处分:指导员万世祥被调离农场,上了铁路;连长吴汉清被发配到农场18连背后的大沙包边上。去看管胡杨林了。

 

 

       他们离开10连,有个送别会,2位老领导依依不舍,讲出了那件事的原委,他们的话说得很朴实,也很动情,还再三让知青们原谅,说没有照顾好大家,向大家道歉。知青们早就哭声一片,个个成了泪人。

       他们的原话记不清了,大概意思如下:做人要有仁厚慈善之心,当官要有爱民之情,作为指导员连长,就必须把知青当作自己的儿女。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要让年轻人在新疆安下心,扎下根,看到年轻人忍饥挨饿,我们心里比什么都难过,为了让知青免受挨饿之苦,即使有杀头坐牢的后果,我们也要做——这是党性和良心啊!

 

 

       10连的这帮年轻人在“万啰嗦”和“吴老头”这2位普通党员的庇护下,蹚过了泥泞、越过了坎坷,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后来各自走散了,去奔前程,断了音讯。

       我联系上了指导员万世祥,说起当年10连的那些事,他有些感慨:“我记得家乡有‘爱兵如子当如张翼德,谦虚谨慎须学关云长’的2句老话”——他还是那么爱用谚语俗话来说事。

 

 

       后来,我也遇到过连长吴汉清,话题总离不开10连的那段生活。当我说起当年他阻止小红游街,而大发雷霆的事,他小孩似地笑了:“那时我火气大,动不动就火冒三丈,拍头跺脚,现在拍不动,跳不起来了。

       那时有人谴责小红的失贞,吴老头说:“她不是烈女贞妇,不要去苛求她,有时道德,在饥饿面前也很不堪一击,求生是人的本能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失贞与道德无关,人在年轻的时候难免犯错!”

 

 

       这番颇带哲理的话,经常萦绕在我的心头——虽然他已经过世多年。后来通过其他人知道“吴老头”后来又添了个小儿子,叫小弟,在浦东板泉路做新疆干果生意,我专程去店里看过他。知道阿姨身体尚健,和“老维”一起生活。大姐金金还在新疆,二姐丫丫当年患肺结核,没有及时跟上营养——不知和我们那时10连许多人到他家蹭饭是否有关系,想着心里不觉心里很痛。他的三姐兰兰和我的学生苏小方结了婚,现在江阴生活。心里似乎好受些。

       现在知青们大都年近耄耋,往事并不如烟,一切犹在眼前。只要聚会大家都会说起,这2位可敬可爱的好人,虽然他们都是普通党员。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相约爱晚亭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2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徐建国2023-06-11 13:16:13

    兵团领导,大部分都是好领导。残害知青的,毕竟是少数。

    举报

  • 浦江客2023-06-08 17:36:26

    缪教授的回忆录,写的是真实的人和事,真实可信。然而用的是小说笔法,生动有趣,让人读来爱不释手。这就是缪教授高人一等的文风,不服不行!!!

    举报

  • 2023-06-08 16:57:43

    没有经历“那年”“那事”,却在缪教授的文字里读懂了“那人”。两位可敬可爱的好人,他们虽然只是普通党员,却在“那时”守住了仁厚慈善之心,诠释了爱民如子之情。往事并不如烟,磨难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芒。[爱心][玫瑰][玫瑰]

    举报

  • 国强2023-06-08 16:18:05

    那年代,知青们的苦辣酸甜,让人感慨良多。

    举报

  • 136517303702023-06-08 10:02:14

    那个年代不堪回首,黑白颠倒失去自由。读缪教授佳作《那年,我们连队的“春荒”记事》(下),再度感悟到了生命首需之紧迫性!而闹大革文化命的那帮怂货吃穿不愁,还变着法儿责令参加起义加入革命队伍的万啰嗦交代出所谓的证明人!用现在的话说,简直就是污搞百叶结!好在苍天有眼,让缪教授们发现了度过饥荒的蘑菇!虽被虫子叮咬过,但是“虫子吃得人也能吃”却是荒野求生的法则!想起当年部队野外生存训练,我们必须识得有毒无毒的蘑菇和其他野菜野果,就是为了增强战场生存率。进而赢得最后胜利。感到欣慰的是最后两位普通党员非常平静的一番话,让人感慨良多…为缪教授的佳作《那年,我们连队的“春荒”记事》(下)点赞!向缪教授致敬!

    举报

  • 张载养2023-06-08 08:29:39

    春意的去与回 也是春天, 不过“春荒”; 也是青春, 却很“青涩”。 都因“那年”, 身处遥远; 打鱼晒网, 神魂颠倒。 还是那个连长指导员, 一转眼苍老了不少; 谚语俗话本来挺有趣, 这时候没人再觉好笑。 春灌放水算是重活, 没日没夜饥寒交迫; 虽已冬去春寒料峭, 来回巡察心惊肉跳。 蘑菇成了“生命之伞”, 发黑有虫放心充饥; 两位领导“因故”调离, 这头“道歉”那边抽泣。 四季总在轮换, 春天已经重回; 虽然不再青春, 春意常涌心间。 为缪教授的纪实佳作《那年,我们连队的“春荒”纪事》点赞!

    举报

  • 书虫2023-06-08 07:36:51

    赞缪老师佳作   他吐出的谚语俗话/ 像沧桑孕育的土壤/ 两眼流不尽的泪水/ 浇灌塔里木的春荒/   擎着蘑菇伞的模样/ 如仙翁下凡来犒赏/ 他的严厉揉尽慈爱/ 充盈着碌碌的饥肠/   他俩顶住塞外寒霜/ 却躲不过风暴雨狂/ 以全力庇佑着牛犊/ 哪管自己遍体鳞伤/   缪师佳作起伏跌宕/ 闪过一个甲子时光/ 父子般的炽烈之情/ 人性最耀眼的光芒

    举报

  • 石腊红2023-06-08 07:00:28

    那年春荒,今日回望。当思不易,更惜当下。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