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客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马季北大荒“救场”亲历记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4月12号 07点 阅读 8071 评论4 点赞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上世纪七十年代马季在北大荒宝泉岭农场工人文化宫演出旧照

 

 

马季北大荒“救场”亲历记
——“往事留痕”之二

 

 

       “救场”是戏曲表演的一句行话。原指戏曲演出中,因演员误场或其他缘故有停演可能时,由其他演员上场表演叫做“救场”。后泛指文艺演出中各个环节发生突发情况时,演出人员巧妙地补场、救场、圆场,使演出顺利进行。“救场”取决于演出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这并不是每个演出人员都能具备的。即使在央视春晚演出中,也难免遭遇主持人和演员救场不及的尴尬场面。看到这些场面,我不由想起了四十多年前在北大荒亲历的一段马季“救场”往事。

       那时约在一九七六年秋天吧,(当时我没有文字记载,以后查阅宝泉岭农场志,确定是在1976年10月),当时我借调在师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师部宝泉岭农场(后转制为黑龙江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写农业学大寨材料。有一天,突然听到了马季要来我们宝泉岭演出的惊人喜讯!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样板戏“一花独放”的舞台上突然响起了马季的声音,一时松弛了人们紧绷着的神经,给当时枯燥乏味的生活带来了欢乐。顿时,马季的相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可谓家喻户晓。那时,我所在的连队广播喇叭里整天播放着李双江、耿莲凤等的歌曲,当然更少不了马季的相声,有《友谊颂》、《游击小英雄》和《海燕》等节目。大伙简直是百听不厌,知青们还会模仿着说几段呢。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当年老百姓心目中远在天边的“笑神”,竟然有一天会突然降临在我的身边。

 

 

马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创作并演出的一组旧照

 

 

       这是个叫人难以置信的消息,闻名全国而又远在北京的大明星怎么会到偏僻的边疆小镇来呢?后来才知道,起因是为了姜昆。

       一九七五年,兵团举办文艺会演,当时在我师十六团文艺宣传队任队长的姜昆因相声表演脱颖而出,入选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全国曲艺汇演,结果被当时的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马季相中。据知情人记载,马季和唐杰忠这两位曲艺界的名家,为了姜昆当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带着在大庆演出的疲劳,当夜驱车到了佳木斯。他们的演出可是费了大力气了,走到哪儿都是坐火车赶场。当时,兵团已经被撤销,成立了黑龙江省农场总局。马季他们打着慰问演出的旗号,走了一处又一处,演了一场又一场,一直搞得总局领导同志满腹疑团:“嗯?马季这是干什么来了?”

       军人直言快语,当面质问,马季也就开诚相见,坦然相告:目标是调姜昆。总局领导同志深为其识才、爱才的精神所感动,慨然允诺。和总局谈成了之后,还有管理局和农场两关,马季便继续以慰问演出的举动进行通融。到宝泉岭管理局后,人们看到大家喜爱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来了,怎能放过这难得的机会?于是,在群众的要求之下,马季就爽快答应为众人献艺。

       当时,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大伙千方百计搞票。因我借在师部宣传处,而宣传处又是管票的,所以得以借光弄到了一张票子。那晚,师部大礼堂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盛况。剧场里热气腾腾,座无虚席,连走道里也站满了人。马季、唐杰忠的精彩表演获得了一阵阵如雷般的掌声,大伙捧腹大笑,这是在那个年代里久违了的一种由衷的欢笑。

 

 

马季和他的爱徒姜昆、赵炎合影照片

 

 

       演出结束了,但大伙却走不出礼堂了。原来,闻讯而来的农场职工早已把礼堂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了,大伙嚷着要见马季。经有关领导再三做工作也无济于事,而且围住礼堂的群众越来越多,里外人流碰撞在一起,形势紧张起来。经商量,马季爽快地决定加演一场。然而,礼堂容不下这么多观众,只能当机立断把礼堂门前的台阶当作临时舞台,搞一场广场相声演出会。

       一阵忙碌后,演出开始了。可当马季一上台,顿时广场像炸开了锅一样。前排坐着的观众“哗”地一下子站立起来,争睹马季尊容;后排站着的观众被遮挡了视线,就使劲往前挤。还有大胆的甚至爬到附近的行道树上,有人压断了树枝掉到了地上。情况十分危急,弄不好就可能发生踩踏惨剧。这时,场部警通排(当时兵团的一个半军事化单位)战士全部出动,师部领导也在广播里大声呼喊维持秩序,但人多声杂,无济于事。

       在这危急关头,只见舞台上的马季挺身而出,夺过话筒,广场上响起了大家在广播里熟悉的声音,顿时,嘈杂的人群安静下来。只见马季带着他特有的笑容说:“大家好!我从北京特地来看望大家。大伙说,平时只在广播里听到我的声音,还没见过我的模样。今天,我就请大伙来看看。”

       马季走到台前,说:“前排的观众,你们看清了吗?”前排的观众笑着回答:“看清了!”马季接着说:“那好,请前排的观众坐下,让后排的观众看好吗?”

       嘿!真有效,前排的观众“唰”一下全坐下了,后排的观众也慢慢安静下来。就这样,一排排有座位的观众都坐了下来,站着的观众也找好了自己的位置。广场秩序逐渐恢复了正常。

       马季高兴地说:“谢谢了,我的模样对不起大家,我就给大家说几段相声吧。”

       广场上马上响起了马季洪亮幽默的声音,全场观众笑声掌声响成一片。我想,这可能是宝泉岭农场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盛大节日吧。

       这件事情,转眼已经过去快五十年了,不知还有人记得吗?直到今天,我还深深为马季临危不乱、机智幽默的大师风范所敬佩。我想,具有这种救场才华除了相声演员特有的舞台能力和语言技巧以外,还需要一个演员长期的舞台经验积累,尤其是在舞台上,在基层为群众真唱真演的经验积累。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2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占峰2024-04-12 19:44:48

    文化荒的年代,那种欣喜若狂,天可怜见。

    举报

  • 书虫2024-04-12 13:37:35

    赞曹老师佳作 一代笑神救场记/ 佳作深情忆马季/ 当年邂逅北大荒/ 大师风范起敬意/ 他曾寻寻又觅觅/ 长驱直入多少里/ 陪同莫名满腹疑/ 只因宝藏埋谷底/ 众望所归好时机/ 剧场早已无虚席/ 人流沸腾涌潮汐/ 诙谐幽默显勇毅/ 冬天里的一把火/ 飞雪迎春黑土地/ 半个世纪瞬间过/ 天生才艺永不熄

    举报

    浦江客 谢谢王部长的精彩评论!诗评不长,却着墨深厚;话语不多,却文采斐然。点赞并感谢啦!!! 举报

  • 136517303702024-04-12 12:59:37

    救场如救火,我也亲历过。马先生那亲切幽默的相声大师的唯美舞台形象,在曹老师佳作里再现了!逗哏捧哏,戏里戏外都是欢乐元素,走到哪里都是欢声笑语,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并深受教育,却毫无明星架子!比起某些所谓的笑星,笑点不够噱头凑,忸怩作态急吼吼的“尊荣”,强似百倍!为曹老师的佳作《马季北大荒“救场”亲历记》点赞!向曹老师学习致敬!

    举报

    浦江客 谢谢开凯的精彩评论!老一代明星下基层搞创作和演出的范例,现在很难见到了。你的点评两相对照,发人深思。点赞并感谢啦!!! 举报

  • 国强2024-04-12 10:07:28

    四十多年前作者亲历的一段曲艺演员的轶事。由戏曲表演的“救场”说起,至演出现场混乱的“救场”,讴歌了曲艺大师的风范。作者场景与氛围的描述,人物的刻画,夹叙夹议,写得饱满,挥洒自如。赞!

    举报

    浦江客 谢谢国强友的热情鼓励!点评率直洒脱,行文畅达自然,有老一代出版行家君子之风!点赞并感谢啦!!!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