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6月29号 06点 阅读 8872 评论0 点赞7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50 |
—— 侦破纪实
2004年9月29日23时许,一行人在昏暗的闵行区沪青平公路高架下发现一名浑身是血的女子躺在便道旁,即刻向“110”报警。 闵行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在接到警情后,立即向刑侦支队和所在地区派出所发出指令,要求火速出警。在首批处警人员到达发案现场后,立即对现场进行了保护,同时迅速派员将奄奄一息的受伤女子送往附近上海武警医院。虽经院方竭力抢救,但终因女子伤势过重、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而死亡。
一个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让人唏嘘。 人命关天,一起血案的侦破由此拉开序幕! 回忆起20多年前这起命案的侦破艰辛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当晚, 支队技术人员连夜进行了勘查。中心现场位于闵行区航东路西侧100米处沪青平公路高架下的绿化带内,现场比较隐蔽。在勘查中发现,被害人的血迹主要集中在水泥路的地面上,还发现从水泥路边到绿化带的地面上有明显的拖痕,在水泥路的北侧有大量的滴血。当时市局的警犬基地就在闵行辖区内,近水楼台、快速反应,十来分钟赶到现场,二条警犬不停地来回走动寻找嗅源。在距离被害人倒地处向西约20米的绿化带中,发现了一只竖条七彩女式拎包,在拎包带上有两处抹擦留下的血迹,在包内发现了钥匙环、化妆包、信件及一只装有540元人民币的信封。
随着警犬的不停走动,搜索范围进一步扩大。距发现拎包处向西北侧延伸20米的绿化带中,又发现了一把没有刀刃的淡红色塑料刀柄,刀柄上有两处比较新鲜的血迹。于是勘查人员及时提取了留在女式拎包和塑料刀柄上的血样,火速送往市局刑侦总队刑事科学研究所检验。
经检验,发现血样中有除了被害人外的其他人的血型。经分析,该血样极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受伤留下的。与此同时,经法医对尸体的解剖证实 : 被害人尸体上共有二十余处刀伤,主要集中在上胸部、右下腹部、右侧肩颈部。尸体的腹腔内有大量的积血,双手臂有大量的抵抗伤。 死亡原因系锐器刺破下腔静脉及右肾导致大出血死亡。
种种迹象表明,此案“他杀”无误。闻警而动,分局火速抽调警力成立专案组,市局刑侦总队(“803” )在闻讯后,也迅速派员前来专案组指挥、指导侦查工作。
当务之急是查清死者的身份,这是侦查破案的首要环节。那个年代,各种手段有限,大数据没有今天这么强大,短时间内查清身份并非是件易事,只能是人工排查,原始的侦查模式,从穿着打扮相貌随身物品等方面作参考,费尽周折总算找到了尸源。
经查 : 被害人韦琴华,女,1977年11月1日出生,原籍浙江省桐乡市龙祥街道董家村人,暂住本市闵行区航华一村XX号201室。其工作单位在距离现场仅300米左右的XX航空公司上海货运站。被害人在案发当天是在22时58分下班后离开单位,独自一人步行回暂住处的,十来分钟后即遇害身亡。
经对被害人单位同事的调查走访,获悉其离开单位时手提一只竖条七彩女式拎包,身上还携带着一部红色翻盖SED桑达双屏的 OKWAP510 型手机,手机号码:略,留有电子串码,经对现场遗留物品进行清点,发现被害人的手机被劫。
被害人没能向公安人员提供任何信息,也没来得及询问,抢救无效死亡,案情扑朔迷离,破案难度陡升,也许是缺憾,生命至上,但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
尽管条件有限,困难重重,但没能阻止前进的步伐,根据已有的条件和信息,各路英豪各抒己见,纷纷作出判断,为当下的侦查破案提供方向。这是我从当年的工作手册中找到后整理的原始记录。 第一,从现场的位置和发案的时间段来看,犯罪嫌疑人选择了僻静隐蔽的路段和夜晚作案,犯罪的动机和目的是劫得钱财。因此,本案拦路抢劫杀人可能性较大。
第二,结合现场勘查中发现的可疑鞋印类型和数量及拖拉被害人时留下的痕迹,本案的犯罪嫌疑人拟为单独一人作案。
第三,从在被害人拎包和现场周围发现的刀柄上提取到了非被害人的血型来看,犯罪嫌疑人有可能在实施抢劫犯罪过程中受了伤。
第四,从被害人拎包被丢弃位置及拎包中的540元人民币未被劫走的情 况来看,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时相当匆忙,有急于尽快逃离现场的心态,犯罪嫌疑人可能在现场附近出现或停留过。
第五,根据犯罪嫌疑人为劫得一部手机而铤而走险杀人的情况来看,犯罪嫌疑人应该是急需钱财,极有可能要急于销赃。
理由充分,分析得当。但每条措施的应对布控落实都有很大的难度。拦路抢劫: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没有因果关系,没有特定的选择目标,伺机、随机作案,得逞后逃之夭夭,消失在茫茫大海中,此类案件的侦破在公安实践中是非常棘手的难题!
发案正值夏秋季节, 天气炎热,蚊虫叮咬, 给办案带来不利因素,再难也要上,再苦也得干。“排摸、走访、上特情”传统的“三板斧”在本案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原始人工侦查手段、地毯式大兵团作战,上百个侦查员像网被撒了出去。
(未完待续)
|
50 |
信纸作者:晓风残月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