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8月29号 14点 阅读 7418 评论9 点赞3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读小学时就把家里书橱里和其他地方堆放起来的书一一看了一个遍,看的书内容很繁杂。那时候我的看书瘾很大,吸收得也快,在家没事的时候,就拿着一本书来看。这里举几个例子:如李天焕写的《气壮山河》,是写红军长征结束后组织西路军进军新疆,想打通和苏联的联系,一万多人誓师出发,一路上和马家军顽强奋战,剩下800多人到新疆的悲惨结局,看得击节哀叹,悲愤填膺。还有如《孔雀东南飞》这样的悲情民间小说,写古代封建礼教下的人们婚姻的不能自主,一对恩爱好夫妻焦仲卿和刘兰芝被老人们无情拆散,双双殉情的悲剧。当时的我一面看,一面泪流满面,深深地为他们可惜。看的书多了,当时我的年纪小,看书的时候就顺着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深深地陷进去了。
到了考进北郊中学的时候,还是喜欢看书,中学里有图书馆,书籍很多,每个学生一张借书卡,一个星期只能借一次,我感到不过瘾,就向一位不是很喜欢看书的同学的借书卡借过来,这下我一个星期就可以看两本书。这个时候我喜欢看普及科学技术方面的书,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半导体和矿石收音机》等等诸如此类的书籍,看了很有益处,也曾自己动手制作,感到很是有趣。这些是业余爱好,应该学习的正当学业那是不可以放松的,我的学习成绩在当时的班级里算是可以的,老师看看我人很小(比正常的学生要小一岁,小学二年级我没有读,跳到了三年级),成绩倒不错,他们都比较喜欢我。66年开始搞文化大革命,不能上课了,我就想方设法的四处向私人借书看,那个时候看了很多世界名著。说句题外话,我中学毕业时(66届),身高只有1.51米,68年9月分配时,老师和毕工组的头头们商量后就把我分到了纺织局,算是照顾我的。真的是很感谢他们的,当时家里也是很穷的,我就挑几个关键的人物,送了几个当时流行的毛主席像章给他们,表示谢意。
这个喜欢看书的爱好,我至今未改变。只是从以前的全盘接受,到现在是有所分析和选择,看了要好好地想一想,不要被书中的观点带进去。因为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不一定真实,写书者要为尊者所违吧。强大的汉朝,伟大的唐朝,这是一般人的印象,可知道有一种说法叫做:“脏唐臭汉”,相差有多么大。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这历史书要从字缝里看出字来,粗看满篇都是仁义道德,仔细一看,却满篇都是写着“吃人”二字。那些历史书,有的时候某些事件实在不能不写,就只能用所谓的春秋笔法,加以掩饰。所以看书我认为要辩证地看,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要看什么就盲目相信,我们这辈子在这些方面吃过的亏实在是太多了,不要盲目相信,要多加分析,看看类似的别的观点的著作,加以补充,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观点,能找到比较真实的答案。
如今退休了,时间更多了,看书的选择也更多了,要博览群书,仔细选择,不要被假象迷惑,对待某些政治上的事件,心里清楚,尽量少说,明哲保身。对待一些历史上的事情,有兴趣可以看看几本书,辨辨真伪,这也是一种乐趣哦。但这也要在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搜寻看看,一来健脑,二来健身,三来打发时间。
下面是我最近买的两本书。
信纸作者:鱼在游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