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康康茶室】杜美公馆里的世纪荣光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8月03号 05点 阅读 11752 评论7 点赞2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康康茶室】杜美公馆里的世纪荣光

 

康 康

 

 

  在淮海中路、东湖路交汇处的三角形大花园的深处,曾深锁着一幢半个世纪以来无人知晓的神秘花园别墅。因其位于杜美路上,当时被称为杜美公馆。这是30年代上海十大公馆之一,现为东湖宾馆7号楼。这是一幢被大草坪相围的假三层精致洋房,这里曾是中美两国政府起草《上海公报》秘密谈判地之一,也是周恩来总理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会晤的地方。

 

 

  这幢建于1921年的建筑,是德籍犹太兄弟出资建造的。他们是上海滩炒股票和外汇的专职高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兄弟俩拆资回国。这幢洋房便被英籍犹太人约瑟夫出资购入。由于东湖路旧名叫杜美路,这里就被人们称之为"杜美花园"。

 

 

  这是一幢法式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由著名法国建筑师精心雕琢而成。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淮海中路东湖路的花园里,处处散发着优雅与奢华。南立面中部的层叠式敞廊,两端略带巴洛克风格的突出设计,似是在诉说着法式建筑的浪漫情怀。东面那塔式干柱式门廊,如同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庄重而威严。室内,古典柚木装饰精美绝伦,线脚纹饰细腻入微,西面客厅里相对而立的壁炉,上方卷涡装饰华丽非凡,尽显法式洋房的万种风情。

 

 

 

  约瑟夫是英商瑞康洋行的老板,从事进出口贸易,在上海如鱼得水,是当时法租界的首富之一。他在这栋洋房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拘捕关押在集中营,从此神秘消失。此后,这栋楼历经沧桑,先后成为南京汪伪政府代主席陈公博的官邸和汪伪特务机关。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接管,租给美国驻华商务代表处使用。这幢洋房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世事的无常。

 

 

  解放后,杜美公馆迎来了新的使命。它曾是苏联文化代表处驻地,而后成为上海市委招待所,是中央领导来沪接待国际友人的重要场所。周恩来总理十分喜欢这里环境,每当夕阳西下,总习惯在公馆铺着鹅卵石的小路上散步。1972年,是杜美公馆历史上最为光辉的时刻。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此相聚,共同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海公报》的文件形成。那一刻,这栋看似普通的洋房,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它结束了中美长达23年的敌对状态,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战略格局。从此以后,中美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在中国访间期间,尼克松模仿中国的文化习惯,夹筷子,喝茅台。

 

 

  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尼克松总统。

 

 

  两国首脑共同庆祝中美关系正常化。

 

 

  岁月悠悠,杜美公馆已成为东湖宾馆7号楼。这座昔日的老洋房仍像一位风釆依旧的美人静静矗立在花园丛中。它见证了无数国际政要的往来,承载着中美关系“破冰”的荣耀,也目睹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APEC会议期间,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也在此举行派对,招待各国嘉宾,让这栋百年老楼再次绽放光彩。

 

 

  2015年,东湖宾馆7号楼又一次向社会展现了它的温情。为了配合上海的美化、绿化工程,它掀开了神秘的面纱,拆除了淮海中路的围墙,让出了4000平方的花园,使其成为向市民开放的公共绿地。花园里那条160米长的原木长廊,如同一道绿色的丝带,蜿蜒其中,成为了上海最长的紫藤长廊,也成为了市民们心中的一片乐土。

 

 

 

  东湖宾馆7号楼,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岁月的守望者。它用自己的身躯,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与荣耀,将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诉说着属于它的传奇。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4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4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刚柔2025-08-03 19:58:58

    点赞佳作,谢谢分享!

    举报

  • 石腊红2025-08-03 19:13:54

    上海老建筑,故事真不少。杜美公馆里,曾经有荣耀。康康来讲述,众人受益好!点赞佳作!

    举报

  • 小草2025-08-03 10:02:49

    康康老师的精彩佳作,文字优美,图文并茂,把杜美公馆里的世纪荣光诠释的淋漓尽致。可见康康老师对历史,对人物,特别是对那些藏在花园深处的历史故事均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 拜读佳作的同时,非常享受老领导老师们的精彩诗文和精彩点评,各抒己见的点评风格和对佳文的二次创作,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棒!比如张区长对杜美公馆如数家珍般的精彩介绍! 为康康老师精彩佳作《杜美公馆里的世纪荣光》点赞!

    举报

  • 书虫2025-08-03 09:37:34

    转发浦江思源缪教授的点评:杜美公馆作为《上海公报》商议地之一,不仅体现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桥梁作用,也使得这座建筑从单纯的私人宅邸升华为具有国际历史意义的场所‌。[强][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举报

  • 张载养2025-08-03 07:31:21

    日本老套路 城市新天地 上海,房龄百年的经典建筑之多,中外闻名;杜美公馆因地处东湖路的前身杜美路而得名,是又一个珍品;建筑特色鲜明,历史故事耐人寻味。 两个犹太裔、德国籍的兄弟,远涉重洋来上海淘金;炒股炒汇,神秘获利,斥资置业,建起豪宅;一战德国战败,转手回国;接盘者又是犹太裔,变为英国籍,从事转口贸易,赚得盆满钵满,购入此地;太平洋战争爆发,被日军拘捕关入集中营,从此音讯全无、人间蒸发;这已是近期听闻的第三起,成了日本掠人财富、据为己有的老套路、鬼把戏。 解放后,旧院老楼被赋予新的使命;中美两国的《上海公报》在这里密谈,在锦江小礼堂签署;如今又绿地外移,市民进入,成为人民城市的又一处亮丽。 为康康老师的佳作《杜美公馆里的世纪荣光》点赞!

    举报

  • 136517303702025-08-03 07:19:45

    上海公报诞生地,摒弃恩怨消敌意。世纪风云今又起,那端言行总离题。康康老师的佳作【康康茶室】《杜美公馆里的世纪荣光》以详实的资料,给读者娓娓道来了那里曾历经一个世纪的荣光。最为亮眼的,是著名的上海公报在杜美公馆发表。但愿签署公报的另一端常温常新,不要一错再错,口蜜腹剑,背道而驰。为康康老师佳作点赞!向康康老师致敬!

    举报

  • 书虫2025-08-03 06:20:33

    赞康康老师佳作 大花园的深处/ 藏着神秘的别墅/ 建筑师的雕琢/ 宛若璀璨的明珠/ 一场场暴风雪/ 曾冻住火热的壁炉/ 她却扬起风帆/ 成为奇迹的破冰处/ 岁月的沧桑感/ 仅留在斑驳的大树/ 那塔式的廊柱/ 撑起通向世界的门户/ 围墙已经拆除/ 绿意透出晶莹露珠/ 最长的紫藤廊/ 串起了悠悠的脚步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