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9月23号 05点 阅读 10992 评论23 点赞5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万国建筑之赞誉于上海,实至名归。日前,参加了闵行区文联主办的一次文学讲座,更对上海百年建筑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主讲人王唯铭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城市文化评论人。讲台上的他,指点上海百年变迁,陈述浦江两岸兴盛。他以翔实的资料,丰满的故事,真实的图片,把聆听人脑海中的零碎记忆予以归纳,把聆听人心胸中的片断有机串连,从而较为全面地学习了上海百年建筑的形成过程,发展步伐。王唯铭先生的演讲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讲台上的可坐可站的演讲席他基本未予使用,在1个半小时的演讲时段中,他从舞台的左侧移步至舞台的右侧,又从舞台的右侧移步至舞台的左侧,凭着手中一枚控制幻灯片翻页的遥控器,完全脱稿的演讲,在大家面前呈现出演说家,故事家,评论家的风范。
《惊艳的蝶变——百年上海的建筑风格》的讲课内容源于王唯铭先生去年11月推出的力作《蝶变上海,跌宕百年的海派叙事》一书之中。难怪他的演讲是如此地熟稔,如此地流畅,其备课之深厚,课件之完美,为他的讲座奠定了必然成功的基础。
↑外滩源1号外廊式建筑(原英国领事馆)
我是在闵行区作协的微信群中看到了这个讲座的通知。因为当天有其他事情羁绊,所以参加与否一直在犹豫之中。次日,闵行区作协主席特地微信于我,让我参加这个讲座。未等我作出反应,一行字又跳了出来。“这个讲座好,一定不虚此行。”讲座错过必有后悔,烦事多多可另安排。直至听罢讲座,才深悟不虚此行的含义。作为一名文史爱好者,走进讲座,如沐甘霖;聆听大家,醍醐灌顶。
↑四行储蓄会大楼(国际饭店)
1842年八月,南京下关海面,英国远征军战列舰的“康沃里斯号” 上,满清帝国的代表与女王帝国的代表签订了《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落下帷幕,与此同时,满清帝国被迫开放五口。开埠后的上海,她的历史就此有了拐点。英帝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的到来,强悍地带来了他们的文化。
↑国泰大戏院(国泰电影院)
黄浦江一段,新月形江岸边,西方大班们造起了外廊式建筑。董家渡一边,有方济各·沙勿略教堂,这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上海的初次展现。之后,当礼查饭店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傲然耸立,美轮美奂的古典主义风格便被推向第一个高点。上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西合璧的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在上海应运而生,具有时代变迁的深长意味。随后,新建筑风格也在上海流行起来,它便是非同寻常的AERDECO(新装饰主义)。这种风格,是上海作为世界第七大都会的一个鲜明标志。以后,又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大风格的建筑,它们遍布于上海,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强力佐证,也是浩瀚上海文化的一部分。
↑礼查饭店(浦江饭店)
王唯铭先生语重心长的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上海历经百年的磅礴变迁,仅就建筑而言,样式多种、风格瑰丽。如此的上海,经得起千百遍解读。而今仍然屹立的外滩源1号外廊式的原英国领事馆、汇丰银行大楼(浦东发展银行)、礼查饭店(浦江饭店)、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四行储蓄会大楼(国际饭店)、国泰电影院,甚至于一些石库门老弄堂都值得再去读它千遍万遍。
↑沙逊大厦(和平饭店)
王唯铭的《蝶变上海,跌宕百年的海派叙事》,至少能回答一个问题。他记述了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历史,那是上海从一个老城厢转变为现代都市的历史长卷。它能以此为切入点,抓住那些虽忍辱负重仍睁大眼睛看世界,勇于追赶浩荡潮流;虽拘于利益仍埋头学习先进,继而为民族忧思又发奋图强的人和故事。情动于衷,挥洒自如绘就百年长图,难能可贵。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上海近代的百年建筑史,不光是一部建筑的继承、发展、融合的历史,其与上海近代社会的变迁、技术的进步、大到整个中国的形势变化都息息相关。
↑汇丰银行大楼(浦东发展银行)
王唯铭老师就在眼前,他正在给我们上课。他知识渊博,著作等身,让听课者肃然起敬。讲座结束后,乘大家围在王唯铭老师身边的时候,我也连忙迎上去,留下一张值得纪念的照片。
|
信纸作者:杨克元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