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追风,南下行 二、游广州永庆坊记

字体调整: | |

我追风,南下行

我追风,南下行。到广州有6号台风韦帕,从香港回福州有7号台风范思高,从福州回上海有8号台风竹节草。到底是我追风,还是台风追我啊。

二、游广州永庆坊记

 

  

6号台风韦帕边缘影响广州。风力不大,时有几滴小雨。早茶后去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永庆坊”瞧瞧。

永庆坊位于老广州的核心地带——恩宁路,面积约76万平方米。永庆坊的前身是永庆大街,与恩宁路一带的骑楼连接,是广州现在最古老、各个时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穿行在骑楼下,我不禁感叹:“骑楼这么多,这么长!上海就一条金陵东路啊”。想起自己青少年时期欢喜一个人独自兜游金陵东路的场景。

永庆坊保留了清末民初的街巷风貌,带有浓郁的岭南建筑特色。这条老街在晚清开埠的时候曾经是南部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域,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广州的新网红打卡圣地。传统和现代碰撞、历史与现实交织,是兼具“西关风味”与“现代时髦”的代表。

我边走边思索,老城区、老街坊,充满人间火气。我们上海哪里还能寻觅到?

百年老街恩宁路,转角一隅永庆坊。阳光仿佛斜着身子从青砖房的屋顶滑落,洒满光滑的麻石板,慵懒的小动物惬意地享受静好岁月;满洲窗、油纸伞、粤剧院,旁边则是风格清新的饮品店、现代化的无人超市……恍惚间,西关小姐摇着锦扇从眼前款款走过,这里只能是永庆坊。

永庆坊内有河道,有船码头。莫不是城中村?明明是大城市。应该是城市在穿越。管理者有头脑,老城区保存得完美无缺。

我踏入永庆坊,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青砖灰瓦,木雕花窗,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韵味。漫步在狭窄的街巷中,两旁是各种特色小店,有的售卖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有的飘出垂涎欲滴的美食香味。

永庆坊内有銮舆堂、李小龙故居、民国大宅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周边坐拥粤剧艺术博物馆、八和会馆等历史文化建筑。不亏是融汇了人文古建、传统艺术、国际休闲、时尚潮流的广州核心历史文化街区。

粤剧艺术馆的宏大,李小龙故居的朴实无华。走累了在《百花传统甜品店》歇歇脚,喝上一碗薏米绿豆汤,那是一种无比的惬意。

收到酒店提醒,房间已经打扫完毕。回酒店,从小巷拐到恩宁路在骑楼下上出租,堵车严重,转入丛桂路,再拐到和平西路,过大同路、珠玑路、清平路、十八甫南路,路名成了和平中路,再转入康王南路,才是条大马路,不再堵车。一路阅尽老街区的兴衰,刷新了我对广州的种种猜想。近卅年来曾经有两次偶遇过广州,这次才一睹芳容。我思念中的广州。

*永庆坊:

 

 

 

 

 

 

 

 

左,阿嬷手作,上海淮海路“环贸”中也有一家。右,永庆坊内游船码头。

 

小河一转弯有个红色的小桥。码头边上是广州万科。

 

左,类似煤屑砖建筑,上海当年很多。

      

从粤剧艺术博物馆出来,往前走去寻找李小龙祖居:

      

这里是恩宁路永庆二巷。到甜品店去歇歇。

 

这是恩宁路上街沿的骑楼。

*李小龙祖居:位于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是李小龙父亲——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李海泉所住的居所。

 

*粤剧艺术博物馆:展示了粤剧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色,馆内建筑精美,富有岭南特色:

 

 

 

 

 

 

 

左、红船,戏班子全在船上,船到哪唱到那。右、地下展厅宽广,展品很少。

 

左,门神秦琼与尉迟恭。右,二郎神三只眼杨戬用的兵器三尖二刃刀。

  

*八和会馆:曾为海内外粤剧总会,凡粤剧从业者喜欢自称“八和子弟”。

 

2025731~ 831日(1105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9人点赞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 你没有登录

收藏夹名称

×
×
评论
点赞
分享
导出图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