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在七夕的月光下领奖
在七夕的月光下领奖
徐凤平
小时候,每逢七夕,总爱仰头寻找天上的牛郎织女星。那时还真信了鹊桥相会的传说,总幻想着天上的神仙姐姐会踩着云彩飘然而下。那个年代,乡下没有电灯,夜里就靠煤油灯照明,却也因为这有点原始而淳朴的黑暗,星空格外清澈明亮。银河横贯天际,碎金般的星子密密铺洒,像是神仙手里擎的灯笼。我常常托着腮想,神仙既会腾云驾雾,织女遇到银河,为何偏要喜鹊搭桥?这问题缠绕多年,至今仍未得到完满的答案。
后来长大了,为日子奔波,儿时那点浪漫的念想渐渐淡了。七夕与平常夜晚并无不同,常常还未细品,就已匆匆溜走。直到今年,我的一首小诗获了奖,主办方将颁奖日子定在七夕之夜,于是,七夕这个日子,忽然又被点亮了。
节前收到马桥镇政府的邀请,邀我参加“我SHOW我家,‘艺’马当先”家庭才艺嘉年华,并领取“诗魁奖”。活动在马桥万达广场的室外舞台举行,颁奖环节穿插于才艺表演之中。
广场上灯火如昼,人群围坐台前,后面还挤满了看热闹的男女老少,黑压压一片,恍惚间又回到了在村里场地上看露天电影的年代,那热闹的场景真是像极了。想起从前在乡下,没有什么娱乐打发时间,夏天的黄昏,搬只小板凳坐在桥头,摇蒲扇、听故事、说家常。抬眼星河垂野,低首河水潺潺,还有虫声琐碎,萦绕耳际。如今虽有了电视、手机,可一听说镇上有活动,大家仍从四面八方聚来,图的就是这人间的热气腾腾。台上的才艺表演也很精彩,琴声歌声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
正出神间,工作人员招呼我们上台领奖。同获“诗魁奖”的大多是中青年,只有我一个小老头。原以为写诗填词是老年人的消遣,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年轻人痴迷于此。看来千年诗词,并未断流。我手捧奖杯,心中漾起一阵暖意——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诗词征集活动,能获此鼓励,更让我坚定了继续写下去的信念。
说起参赛,其实是偶然。七月的一天,刷手机时无意中看到,马桥镇与上海诗词学会合办“诗意栖居·马桥十二新园雅韵”征集活动,为当地新建的十二座口袋公园征集诗作。获奖作品不仅会刻成诗碑、展于长廊,还将制成文创产品。我研习旧诗也有几个年头了,何不借此试试笔力,便报名参加,选择了园名最雅的“枕流园”,投去一首七律。
后来才知,这次活动竟吸引了全国十七个省市的古诗词爱好者,评委更是上海诗词学会的会长等权威人士。我的小诗能得诗词大家的青睐,觉得很荣幸,真是个意外的小惊喜。也许这小小奖项,真能成为我诗路上的一个印记。
那晚,一弯新月静挂天边,清辉与灯火交融闪烁,天地间仿佛浮着一层温柔的纱。原来七夕的月光,一直都很明亮。
我不禁感慨,当工业文明用灯火吞噬星空时,人类会创造新的仪式去触摸诗意;当鹊桥传说渐行渐远,还有诗词为凡人搭桥,连接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在这个匆忙时代里,始终有人愿意在霓虹中抬头,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盏星灯。此时,我想起了自己那首获奖七律中的诗句:登上亭台频放眼,马桥灵气一望收。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 等29人点赞

精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