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9月08号 05点 阅读 10274 评论0 点赞5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初秋的梅陇生态公园听翠园,藏着一处让人驻足的惊喜——山坡小道旁,彼岸花正迎来盛放季。红艳艳的花丛一簇簇缀在绿草丛间,远远望去,好像天边飘来的一片片红云,又似高坡成熟的一片片高粱,浓烈的色彩在晨光里格外夺目,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沉醉在这份独属于秋日的热烈里。
清晨,我来到这里,弯腰观赏盛开的彼岸花。竟发现今日的它们比往日更显美艳。每一朵“大花”实则由数朵小花凝聚而成,花瓣向后反卷,紧紧簇拥在一起,透着一股团结向上的劲儿。最引人注目的是花茎顶端那娟细的花蕊,一朵花约莫三四十根,高高扬起,像出鞘的红针,如风吹的红缨。 柔和的清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十分耀眼的光芒; 明媚的夜晚,在月光的播撒下,增添了几分朦胧的魅力。
这条山坡小道上的彼岸花,并非零散分布,而是成丛生长,每丛植株估计有数百棵,覆盖面积约莫15平方米,相隔5米左右便有一丛。我试着数了一数,从近到远,1、2、3、4……极目10多丛后,远处的花丛渐渐模糊,只看得清一片绯红。这隐隐约约的绯红,平添了几分“花海无边”的意境。周围绿草高树的映衬,让这片红色愈发鲜亮,仿佛是谁特意用朱砂笔在绿纸上点点画出的色块,鲜活又灵动。
彼岸花的别称很多,“曼珠沙华”“石蒜”“龙爪花”,每一个名字都藏着几分诗意。而它最特别的,莫过于“花叶永不相见”的生长特征。 它的叶子枯萎后,花朵才会悄然绽放; 它的花朵凋谢后,叶子才会再度萌发。 叶与花像是被时光隔开,始终无法相遇。虽说这是“生死相隔”的遗憾,但在我看来,这更像一场无声的传承。叶子以自己的“退场”,为花朵积蓄养分,用短暂的枯萎换来了花开的灿烂,像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将希望寄托在花朵的绽放里。形似大蒜叶的叶片,以其朴素无华的姿态,在消失前拼尽全力积蓄能量,滋养花茎,才有了如今我们所见的热烈与明艳。
晨光穿过树丛,洒在彼岸花上,花瓣边缘泛着金边; 微风拂过草地,吹在花茎枝上,花蕊顶端闪着银光。 像舞台上起舞的演员,裙摆翻飞,每一次旋转都投来迷人的感染力;似广场上打拳的健儿,姿态舒展,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蓬勃的生命力。这几日正是彼岸花的最佳观赏期,颜色浓艳绚丽,姿态婀娜多姿,既没有初开时的青涩,也没有凋谢时的萎靡,每一朵都在尽情释放着秋日的活力。
站在花丛旁,我忽然明白彼岸花的美不止于外表,它用花叶相离的独特生长方式,诉说着奉献与传承的意义;用浓烈的色彩,打破了秋日常有的萧瑟,传递出热烈向上的力量。叶褪绿时花燃赤,花辞枝后叶抽新,它以轮回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循环;不争春日百花艳,独抱秋光一抹红,它用独有的倔强点亮了微凉的季节。微风拂过,花茎轻摇,仿佛在轻声鼓励每一个驻足者:不必畏惧暂时的告别,不必遗憾当下的退让,那些默默的付出与沉淀,终会以另一种绚烂姿态回馈生活。
这份美,既有自然的灵动,更有生命的深意,让人在欣赏之余,更添几分对生活的思考:或许就像彼岸花的叶子与花,有时的“退让”与“付出”,正是为了让美好以另一种形式绽放。带着这份感悟转身,连秋日的风都似染上了暖意,让人对往后的日子,多了几分期待与向上的勇气。
注:图片摄于2025年9月6日早晨
|
信纸作者:杨克元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